各界悼念中国近地天体探测碰撞天文研究推动者王思潮
中新网南京6月19日电 (记者 朱晓颖 盛捷 王苏毅)19日,中国陨石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近地天体探测和碰撞预防天文研究事业最早的宣传者和推动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各界人士自发前往送别。
王思潮先生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016年6月17日11时33分在南京去世,享年77岁。
19日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介绍王思潮生平。
王思潮,原籍广东广州,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中、小学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和附小、华南师范附中,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研究室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1999年光荣退休。
王思潮研究员是中国陨石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和欧阳自远院士等对发生在吉林的陨石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长途跋涉,深入秦岭山区,考察宁强陨石坠落现场,收集陨石样本,继之以深入研究,査明了这块少有的碳质球粒陨石的构成。他还热情积极地参加了无锡坠冰的研究。
王思潮研究员对中国彗星观测研究也做出了较大贡献,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他和张家祥研究员一道远赴澳大利亚进行观测,取得了大量珍贵资料,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他还对海尔一波普彗星做了观测研究。
王思潮研究员还是中国近地天体探测和碰撞预防天文研究事业最早的宣传者和推动者之一。1994年彗木碰撞事件发生时,他参加的研究小组,准确预报了碰撞发生的时刻,事件后他参加了在联合总部召开的预防近地天体碰撞、保卫地球环境安全的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他积极参加了江苏省盱眙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设计建造的前期工作,并做出了贡献。他还在各种场合向公众宣传保卫地球安全的重要性。
王思潮研究员还是中国知名的天文科普教育专家。数十年来,他的科普教育,侧重行星科学、太阳系小天体、陨石、地外生命探讨等多个方向,成就丰硕;对于天文学前沿进展也兴趣浓厚,经常向紫金山天文台里不同年龄的专家虚心请教。在古稀之年,他还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自媒体传播知识,并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科学传播工作。
当天,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江苏省阅读办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告别仪式。中新社江苏分社等多家新闻机构的媒体记者前往送别。
多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与王思潮老人结下友谊,有深厚的感情。这位个头不高、说话慢条斯理的慈祥老人,对所有来访、来电、来邮件的新闻记者、在校学生、天文发烧友林林总总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在一天24小时中的任何时间段,只要对方需要,老人就会立刻起身准备资料、材料,解答各种问题;如果超出自身知识范围,他还会推荐对方寻求答案的方法和路径。他的热心、耐心、细致和真诚,打动了与他接触过的很多人。
老人还十分新潮。在自媒体流行的时代,他开通了个人的微博、微信,定期发送天文科普知识,用电子邮件与各地UFO(不明飞行物)目击者联系,查阅他们的目击报告,帮助他们分析判断UFO的各种可能性。他经常参加电视节目、阅读节活动、科普讲座等,还出版过科普书籍,喜欢与孩子互动,讲述天上的故事。
杨戟表示,王思潮老人走了,所有人都会永远地怀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科普事业仍将继续下去。(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