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倒逼:江苏民政华丽转身
从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
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从5月22日召开的2015年现代民政研讨会上获悉,依据江苏民政创新发布的五大类18项48个指标的“现代民政指标体系”,经过第三方评估,14个县市区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首批“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建设现代民政、造福江苏民生的发展新路径。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表示,通过一一对应考核、量化,今后,全省群众将获得更标准、更公平的民生服务。“要用科学指标,倒逼民政服务扬长补短、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倒逼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记者日前在省内多地采访发现,从技术手段、标准可控、市场化运作等多个方面,江苏民政都在进行“现代化转身”。
救助核对现代化拉长短板促公平
去年,全省13个市均已建立跨部门核对信息系统,但金融系统一直是盲点。苏州在全国率先破冰,金融资产核对系统当年启动、当年建成、当年使用。“去年底,人民银行苏州分行设立金融网专线,民政接入网络,与商业银行对接,实时在线自动比对。”苏州市民政局长李永根介绍。
核对系统的科学性逐渐显现。2013年苏州核对系统建成以来,共核对24672户、60780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有4571户,直接减少财政支出1300多万元。
核对的出发点是公平救助。救助其实更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东台市为突发急难事的群众想了新招。该市元东村一本厚实的“救急难”互助会登记表上,记载了2015年1月5日至今村民需要解决的困难。由村委会倡议,村民自愿捐款,民政设立理事会对帮扶资金进行监督和公示,村里的计生、养老、临时救助等一系列困难都可由互助会协调解决。目前互助会已基本覆盖东台村居。“老百姓不了解的政策,我们帮他解释;老百姓不懂办的手续,我们帮忙代办;让救助政策‘一沉到底’,惠及每一个人。”东台市民政局局长郑英铭说。
【观点】省民政厅领导指出,现代民政的价值取向,是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但长期以来,低保、救助等福利制度靠人工判断操作,导致漏保、错保、骗保现象屡见不鲜。纳入现代化救助核对系统,问题就能从根子上解决。短板补齐了,底线才能真正守住!
盖章事务减九成减负力促“社区+”
社区要真正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实现“增效、为民”,必须先做减法——去行政化,彻底减负。
“社区减负,喊了很多年,也没减下来,是因为没有指标可考量。”南京市秦淮区民政局局长翟英俊介绍,南京的社区减负改革已是牵一发动全身。去年,南京通过“一清、一移、一收、一放、一包”,完成去行政化体制改革。去行政化后,每个社区每年确保20万元经费,用于社区自治。
在苏州采访时,数据量化考核让人一目了然。今年,苏州取消合并90个工作事项、28个评比表彰事项、53个盖章事项。如今盖章事项仅剩8个,从盖章、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社区活力大增。
张家港东莱社区把文化娱乐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莱宝来啦”。4名专业社工带动200多名志愿者,服务6万群众。如今棋王争霸赛、自助式阅览、学生晚托等服务红红火火。社区主任姚雪青说,减负后社区功能回归,“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企业”得以实现。
社区减负也可考核,慈善资金募集占GDP比、社会组织数占人口比、养老床位社会化比……很多地方被考核得直冒汗!这就是现代民政的标准化。
【观点】 “指标倒逼,把‘灯下黑’的短板考核出来。”省民政厅领导直言,民政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不能再依靠盆景式亮点反映,应该是全体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比如“社区+”,考核到位,就能推动养老、救灾减灾、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基本公共服务沉入社区。科学指标是一个指挥棒,让政府服务机制和能力整体提升,让群众得到真正公平、多元的民生服务。
市场化撬动养老产业“互联网+”带来无限可能
居家养老怎么养?呼叫中心接单,派单员派单,服务员上门,GPS定位,手机刷卡结算,5000多人签定居家协议,累计服务30万个小时,大部分老人来自农村……这是太仓引进的上海海阳集团电商养老平台。
太仓市老龄化程度达到29.1%,市民政局老龄科科长顾凌燕说,如果按政府包办模式,就算搞一家大型国企也难以服务这么多老人。太仓决定引进海阳集团,在当地招募护理员361名,并启用电商模式,与641家服务供应商合作,共用一个平台,提供助餐、配送、精神关爱等20多个项目,涵盖养老各类需求。
太仓还引入第三方组织对平台商家考核,去年政府付给企业100万元。如果政府自己做,远不止这个价,还不如他们专业。
互联网下的老龄大数据,激发大批社会资本跟进。南京七成养老床位是民营,建邺区民政局长吴非算了一笔账,市区两级政府去年在养老上投入4000万元,撬动市场资本达3亿元!1:8的投入证明,市场化正成为养老产业的主体。
【观点】 “市场化,是现代民政的应有之义;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未来无限可能。”侯学元表示,今后要转变供给模式,凡是市场化方式能提供、社会力量可以承担的项目,都可交给市场。困难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托底保障。“互联网+市场”的思维,也适用于一切民生服务领域。
本报记者 唐悦 本报通讯员 胡化奎
原标题: 指标倒逼:江苏民政华丽转身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