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警挂职地方促工作开展服刑者回归社会得爱心对待
中新网南京11月3日电(朱志庚 李东艳)“身患骨髓肿瘤的姚某保外就医得不到家人的同意,并不是他的家人漠视亲情,实在是家里经济状况太差,负担重,我们帮他家筹集到部分救助款后,其家人也愿意让他回家走完最后一程了。”11月2日,在徐州市司法局挂职民警汪家杰向媒体介绍,“监狱‘三难’问题,一直是监地互帮共建中的重点工作,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处理。”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刑罚执行效能,加强和创新对监狱、社区服刑人员以及刑释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合力,2014年2月份,江苏省司法厅从全省监狱单位抽调117名民警、组成13个狱地互帮共建工作组奔赴省辖市及县区级司法局,在司法局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机构挂职,协助地方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地方处理涉监事务。徐州监狱作为组长单位,和徐州市司法局一起全面负责徐州区域狱地互帮共建工作,并先后派出7名民警参与互帮共建及徐州互帮共建工作组的组织领导工作。来自徐州监狱的民警汪家杰是徐州互帮共建工作组组长。
汪家杰组长介绍,假释和社区矫正制度,是中国行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一名罪犯假释后对所处社区不构成影响?”“如何督促假释罪犯自觉参加社区服刑?”徐州监狱和司法、法院、检察的部门共同开展了“拟假释罪犯矫正环境调查评估”,对罪犯是否适合适用假释、假释后是否对社会构成威胁进行调查评估,2012年后,调查评估工作作为假释裁定及缓刑判决前必经的法律程序在全国得到推广。此外,在地方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挂职民警在工作中提出“分级管理”、“行为规范管理”、“分类教育”等设想并运用于实践,有效推动了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从粗犷型向精细型转变。
“长期以来,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的事情偶有发生。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虽与监狱罪犯越狱脱逃情节不尽相同,但从法律意义上来讲,都是恶意逃避刑罚惩罚的行为。”汪家杰说,
自2014年6月,省司法厅开展“百日追逃”专项行动后,徐州工作组成功抓获三名监狱暂予监外执行脱管罪犯后,积极配合挂职单位对十一名缓刑、假释脱管罪犯进行追逃,并先后成功抓获。
近几年来,人民群众对社会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监狱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监狱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突出的问题就是监狱“三难”问题。所谓“三难”问题是指罪犯刑满释放难、暂予监外执行难、死亡处理难等问题。“协调处理监狱机关“三难”问题,是互帮共建民警挂职期间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汪家杰说,“姚某的问题就是暂外难。”
原来,姚某家住徐州市开发区,自幼便偷摸成性,2013年获刑12年被投入无锡监狱服刑。因其入狱前便有病,2015年7月份,姚某在监狱医院治疗后确诊患有骨髓肿瘤,近期其病情加重,向监狱请求保外就医。接到此事件后,汪家杰与挂职民警朱锋立即到其所在辖区司法所开展工作,但获悉其妻子不愿接听电话。
汪家杰多次联系姚某的妻子高某,最终见到了高某及姚某的父亲。经了解,高某打工收入很低,两个儿子上中学,经济负担重,无力承担姚某出来后的医疗费等开销。了解到其家人并非漠视亲情后,汪家杰当即联系开发区相关部门及无锡监狱,经反复协调,终于筹集到部分救助款。最后,高某同意让姚某回家。
“他家人同意了,还得做村里的工作。”汪家杰说,由于姚某的偷摸劣迹史太多,村民对其深恶痛绝。汪家杰和同时多次找到村干部介绍姚某的情况及忏悔,介绍大家为其保外就医做出的努力,最终感动了村干部,令其愿意出面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目前,互帮共建工作组从平时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制作了徐州市监地协调解决监狱“三难”问题指导手册,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典范。
互帮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徐州监狱7名民警先后有三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人被省厅评为优秀个人。互帮共建工作组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撰写调研文章三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编辑成集,调研成果曾受到司法部社区矫正局领导肯定。
编辑: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