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山东建筑大学招办主任郭念峰:土木建筑为学校优势学科

19.06.2015  17:33

  2015年高考临近,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各大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新华网特举办2015年高招系列访谈活动,邀请各大高校招生办老师解读各高校2015年高招政策。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类专业为特色,并兼有文、管等学科专业门类省属高等院校。今天我们邀请了山东建筑大学招办主任郭念峰为广大网友讲解今年学校招生政策的调整和变动。

           山东建筑大学定位:以工科为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山东建筑大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弘扬“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艺术学等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高校、首批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占地面积2080余亩,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设有17个学院(部),57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5万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3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纸质藏书188.8万册,电子图书15324GB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4亿元。拥有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82人,其中专任教师132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44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314人。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人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3人,全职“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1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3人。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6个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校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19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亿余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1679篇次,出版专著教材54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75项。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山东建筑大学学报》获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深入实施《服务山东建设事业行动方案》,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近50项,有400余项成果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推广,主持或参与制定了40余部国家与省相关行业规范标准。承担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奥体中心、园博园等40余项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参与完成世博会山东馆、全运会自行车馆、中国足球篮球学院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学校荣获“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余个学生访学项目。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通过聘请高层次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00余项,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10余万名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就业工作创新教育示范高校”。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 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学校 依托学科优势形成雪山北麓的建筑文化景观带

  学校以“雪山之韵”文化艺术节为依托,借助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赛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注重校园文化的内化教育功能和青年学生自我塑造的有机结合。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3000余平米,设有文艺厅、电影院等,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庆广场、映雪湖畔等校园建筑及人文景观阵地。通过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如迎新晚会、合唱比赛、周末音乐会、湖畔音乐季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文缘艺粹”等多方位、高质量的文艺文化活动进校园,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组织校园篮球赛、足球赛、健美操等体育活动,引导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作用,现有涉及琴棋书画、球类、文艺类等各类校、院级学生社团,目前全校已发展各级各类社团108个,会员近万人。近三年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00余次,参与学生近3万人次。“湖畔文化”、“讲坛文化”等校园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形成了独具建筑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连年被评为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全省创意文化节等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培育富有建筑特色的景观文化,形成了雪山北麓的建筑文化景观带。建成了以老别墅为代表的建筑平移技术博物馆,以海草房为代表的中国民居博物馆和以凤凰公馆为代表的地图地契博物馆,以铁路文化主题餐厅为代表的铁路工业及建筑文化展示基地——铁路文化园等十余处建筑文化景观,实现了建筑文化与建筑科技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学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担当。201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4年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校园经典案例。

   今年计划招生6100人 面向山东省招收本科4521人

  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专科生6100人(本科5600人、专科500人),与2014年持平。

  面向山东省招收本科4521人,其中本科一批艺术类259人,本科一批普通文理类1044人(理工类1014人、文史类30人),本科一批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理工类)26人;本科二批普通文理类2472人(理工类2142人、文史类330人),本科二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60人,本科二批济南走读计划200人(理工类160人、文史类40人),春季高考招生计划260人。

  面向29个外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1079人(文史类180人,理工类899人);面向山东省招生专科500人,其中普通文理类200人(理工类170人,文史类30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300人(理工类200人、文史类100人)。

  具体招生计划参见学校2015年招生简章。

   学校坚持“建筑”立校 土木建筑为学校优势学科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土建学科见长的高等院校,学校缘“建筑”而生,依“建筑”而兴,因“建筑”而强,“建筑”立校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方略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学科专业导向建设事业、人才培养面向建设事业、科学研究指向建设事业、社会服务走向建设事业,逐步构建了以绿色建筑、建筑加固为特色的土建学科专业体系。并在土木工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等研究领域均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个土木建筑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或复评,建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今年招生专业有5大变化 招生政策有调整 学校认可政策加分

           部分专业对考生有特殊要求

  与2014年相比较,学校今年招生专业方面发生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新增本科一批招生地区:2015年,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招生专业均列入本科一批,山东省内有10个专业列入本科一批招生,其它省份均为本科二批。

  春季高考招生减少1个招生专业: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260人,招生专业6个,涉及土建、信息技术、汽车、商贸、财经5个招生专业类别。

  风景园林专业分专业方向招生: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招生,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向)、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增加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由去年16人增加到26人,本科一批,共5个招生专业,面向我省62个省财政困难县实行定向招生,招收农村户籍考生。

  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录取原则调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再按高考文化成绩高低排序录取,根据《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学校美术类专业依据文化成绩按大类投档,按专业成绩录取)录取。

  在招生政策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时,以第一学校志愿投档的考生,专业分配按照“分数级差”原则进行,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为3分;非第一学校志愿投档的考生,其专业分配在缺额专业计划中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进行。内蒙古自治区进档考生,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若有退档则按投档成绩顺延录取。其它原则详见学校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2、外语语种要求:报考学校英语、德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的考生外语应试语种要求英语,其它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新生入学后学校公共外语为英语,其它小语种考生须改学英语。

  2.专业要求:环境设计(文、理)、美术学(国画、油画)、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不录取色盲、色弱的考生;报考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考生,要求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其中山东省考生按省内招生计划1:1.1的比例实行暂录,暂录后学校将于新生报到前一周加试美术,并按美术加试成绩进行录取,学校对经美术加试未被录取到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在本年度招生专业的相同批次、相同科类内调整专业。

  3、政策性加分。学校同意并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并以考生投档成绩进行录取和专业分配。

  4、调档比例。在高考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调阅考生档案,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的120%以内;省级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按规定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

           学校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

           开展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有余力且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者,均有机会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成绩合格者可获得记载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毕业证书和和第二学士学位。近三年已有817人辅修双专业毕业并获第二学位。

  二是开展“1.5+1.5+1”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1.5年开展学科基础教育、人文教育和基础实践;中间1.5年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专业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第4年强化学生专业教育和综合实践,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是开展“3(国内培养)+1(国外培养)”或“3+2”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英国普茨茅斯大学、美国北达科大学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分别在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联合培养人才。

  四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制”应用型专门人才。“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与15家企业合作开办人才培养项目40余项,与力诺集团合作开设建筑学专业“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方向”,与NEC软件、苏州知惠馆等企业合作开办企业定制班,与国际知名企业惠普公司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与奥润顺达集团联合培养“建筑门窗幕墙领域”设计人才等。校企合作开辟了特色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五是实施“3+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在部分专业启动改革试点,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在校学习3年,学生分阶段到企业进行学习或实践1年。学校已有6个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列入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为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教学创造性,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扎实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已于2014年启动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并在2015年入学的本科学生中实行学分制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除外)。

   学校设有转专业相关政策 在校生可辅修双专业、双学位

  按学校规定,考生入校学习一年后,根据第一学年的成绩及志愿,5%的学生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除外)。目前学校正在调研制定学分制管理的各项制度,今后重新选择专业的学生比例将会有较大提高。

  考生入校后,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两个专业培养方案的毕业学分要求,可以获得记载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毕业证书和两个学位证书(修读的两个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的,获得一个学位证书)。

   学校搭建广阔的国际舞台 推出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的项目

  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拓宽校际交流项目,开阔本科生国际视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美国诺威奇大学3所高校开展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每年资助22人进行国际交流学习;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达成了学生交流学习协议,参加交流项目的大部分学生获得了自A1至C1级别的欧洲德语语言分级标准证书;与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备忘录》,每学期选派学生赴两所大学交流学习;与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11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访学协议,不定期组织学生赴对方高校交流学习。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 多途径帮扶学子完成学业

  学校一直都很关注农村和家庭贫困的考生,在奖助措施方面的政策如下:

   1、奖助学金政策

  为奖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助推成长成才,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政府奖助学金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联系社会资源,为学生争取各类社会奖助学金。主要类型如下:

  (1)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

  (2)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年;

  (3)国家助学金:一档2000元/人·年,二档3000元/人·年,三档:4000元/人·年;

  (4)山东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

  (5)优秀新生入学奖学金:一等10000元/人,二等5000元/人,三等2000元/人;

  (6)学校奖学金:学校每年设立优秀学生一、二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获奖学生比例达到在校生的18%。部分学院还设立学院奖学金;

  (7)企业奖学金:学校每年设有“山东万斯达集团优秀特困生奖学金”、 “济南四建集团优秀学生及优秀特困生奖学金”、“曲阜中联优秀学生奖学金”、“青岛建设集团优秀学生奖学金”、 “山东三箭奖学金”、“同心·光彩奖学金”、“扬帆工程奖学金”、“烟建奖学金”、“‘众成’奖学金”、“鲁能慈善助学金”、“‘东城’奖学金”、“济南建安奖学金”等,总额达超过100万元。目前,学校正在积极与更多企业联系合作,开展共建活动,并在全校或特定专业设立专项奖助学金。

   2、资困助学育人体系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学校建立了“资困﹒励志﹒强能”立体帮困育人体系,综合运用“奖、贷、勤、助、补、绿色通道”等资助措施,按照“助学贷款保学费、助学金保生活、奖学金和勤工助学促发展”的方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分层资助、因人施助”的个性化资助方案,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经济资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2013-2014学年,为6464人次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969.6万元。

  学校不断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机制,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会在寄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发放国家资助政策简介,并在入学报到时设立绿色通道,不让任何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近三年每年为2400名左右的学生发放贷款金额达1100多万元。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几年稳居90%以上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且就业质量好

  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就业工作机制,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建设为重点,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就业工作思路,通过构建“质量工程体系”、“就业市场体系”、“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质量跟踪反馈体系”五大体系,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获“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九年均保持在90%以上。

  2014届毕业生中,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占27.6%;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就业的占38.87%;在省内就业的占74.26%,其中在济南、青岛就业的占52.94%;在省外就业的占25.74%,其中“北上广” 就业的占8.14%。面向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率为86.99%;学校毕业生对所签岗位的满意度为98.4%,高于全省水平11.1个百分点。建校59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毕业生中多数已成为山东建设事业的各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山东各市建设系统中层以上干部近50%出自学校。山东省评选的51名“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名出自学校。

  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政府建设职能部门,建筑、市政工程等设计院,建筑、路桥等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工程造价投资咨询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

  目前,学校已与省内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海地产,中建地产,中铁建设集团,中交一公局、三公局,中建一局、二局、三局、五局、六局、八局,中铁三局、十局、十二局、十四局、十七局、二十局、二十三局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国内知名企业;青岛建设集团、烟台建设集团、威海建设集团等一批省内名企;鲁能集团、济南一建、二建、四建,山东三箭等一批驻济名企,每年都到学校招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