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过度包装艺术传承重在“人”

19.05.2015  10:59
拒绝过度包装艺术传承重在“人”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苏昆版《白蛇传》主创——拒绝过度包装艺术传承重在“

  图为昆曲《白蛇传》剧照。孙 凡摄

  

  新华报业网讯 艺术快餐时代,却有这样一部戏,拿出了当年央视投拍83版《红楼梦》的劲头,先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反复打磨剧本,又对剧组全体演员进行了长达数月集训。第二届江苏艺术展演月期间,这部由苏州昆剧院精心创排的原创昆曲《白蛇传》将与观众见面。

  大制作,是现在很多剧目在宣传时喜欢用的关键词。对此,苏昆院长蔡少华直言,“一些所谓的大制作,一味追求华丽、精致,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包装上,戏剧的特点其实是写意,过于写实,反而忽略了戏剧本体的美。

  苏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上。《白蛇传》确立了以培养青年演员为目标的创作原则。出演白娘子的是苏昆第六代振字辈演员刘煜。这次,是22岁的她第一次在全本大戏中挑大梁。全剧演员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5岁。首次担纲“女一号”,刘煜兴奋之余还是有些忐忑,“我是闺门旦出身,但戏中要横跨闺门旦、刀马旦和正旦三个行当,特别是其中的武戏,还是蛮有挑战的。

  尽管《白蛇传》在戏曲舞台上有过多个经典版本,但此次苏昆却选择了重起炉灶。有经典在前,为何还要做这样的尝试?面对记者的提问,蔡少华回应说,“我们不想简单重复白娘子的故事,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对这段经典爱情做一个全新的解读。在我们这个故事里,没有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全剧以情为主线,通过强烈的悲剧冲突呈现包容与博爱的主题。

  全新打造,唱腔自然也要重新设计。这让该剧音乐设计周友良感到十分棘手,“《白蛇传》有那么多经典唱段在前,压力还是蛮大的。我们创作的宗旨是‘万变不离其宗’,尽管唱腔是新的,唱词是新的,但魂是昆曲的。在这么多‘新’中,观众还是能听出昆曲的味道。”对此,蔡少华说道,“对传统的继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保持昆曲本质的同时也要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这样,传统才能更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董 晨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