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初现 江苏外资企业提前感受“春江水暖”
新华报业网讯 当“供给侧改革”成为最新“热词”,凸显的是传统“三驾马车”的低迷。然而,记者今天在“2015江苏外商投资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交流会”上发现,我省的外资利用情况开始“触底反弹”,多数外资企业则在转型与创新中提前感受“春江水暖”。
关键数据预示“拐点”初现
“继1-9月份首次实现正增长,1-10月份苏州新增注册外资延续了今年以来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的态势,增长幅度强势反弹至13.4%,规模达到73.8亿元!”在交流会的现场,苏州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略显兴奋地向记者阅读了一条刚刚收到的短信。
作为我省引进外资的标杆城市,来自苏州的最新数据,成为江苏在当前不利的国际环境下,从外资大省迈向外资强省的底气所在。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赵进就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1.5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89.8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江苏省实际外资规模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量变催生着质变,赵进介绍的一组数据还显示了我省外资转型升级的力度。相比2000年的90.1%,我省第二产业实际外资占比已下降到2014年的54.4%;第三产业实际外资占比则从2000年的9%上升到2014年43.5%。这一过程中,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在制造业外资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占比目前已超过60%。同时,今年前9个月,融资租赁、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外资占服务业外资的比重已达到4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
记者还从上述苏州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处得知,虽然1-10月份苏州新增注册外资增幅同比超过两位数,但是新设外资项目为689个,同比反而下降7.8%。“究其原因,我们单个项目的规模正在增大,相应的科技含量也在加强。”该负责人表示。
本土创新力量助力外资制造业
“转型升级需要我们腾笼换鸟,实际上,的确有不少外资离开了江苏,但是我们依然坚持从‘引资’转向‘选资’。”据赵进介绍,当前外贸核心数据触底反弹的迹象表明,外资企业在江苏已经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来到研华科技位于昆山的大楼,这家全球智能系统产业的领导厂商,首先将智能设备“武装”到了车间的每一颗“牙齿”。“在昆山,我们实现了制造体系一条龙,在工业4.0概念还没风靡全球之前,我们就已经架构起一整张物联网。”研华科技总经理陈顺浪告诉记者,公司从2003年就建立起的本土化研发机构,成为研华科技前进的基本动力。
“当很多外资企业因为人力成本‘出走’东南亚时,我会提醒他们,我们江苏的研发成本依然具备强大竞争力。”江苏省商业联合会会长潘宪生表示,正是本土化的创新力量,帮助许多江苏外资企业得以成为真正的“地球村”公司。
贝尔卡特集团是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比利时企业,在其位于江阴市的研发中心,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个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亚洲研发中心,不仅承载了贝卡尔特在中国一半的产能,也是贝卡尔特唯一的海外研发中心。“每年3%的销售收入被用于研发投入,换回了公司超过1500项的专利权。”
博世汽车部件汽车电子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则告诉记者,在江苏,博世拥有一个平均年龄为30岁的本土化工程师团队,去年135亿元的销售收入中有5%被用于研发。
敲碎服务业开放领域“玻璃门”
相比外资制造业深耕我省多年,现代服务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来到江苏。来自台湾的裕融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法科就告诉记者,在台湾,裕融租赁这种主要提供设备租赁服务的财金服务公司共有22家,其中已有18家落户江苏,“所以当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上海自贸区等地时,我的回答是,难道别人也不够聪明吗?”目前,裕融租赁已在江苏累计服务企业达9000余家。
陈法科还透露,是江苏省各级政府的努力,让公司做出了简单而明智的选择。赵进则介绍,一直以来,让现代服务业变得更加开放,都是江苏省商务厅的重点工作之一。
记者了解到,“服务业消除玻璃门”专项行动就是今明两年江苏省商务厅的年度重点工作。“针对服务业开放领域仍然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我们将逐个梳理清除不合理限制门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赵进还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苏南地区就已率先开展了外资商业保理试,今年我省又在养老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出台了专项政策文件。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中央高层首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提供有效供给,并非以政府为主体来主导创新或扶持新兴行业,反而强调的是以开放、高效、低税负的方式扩大市场空间,激发社会各部门微观主体的创新潜能。
“因此,明年,我们将适时召开服务业利用外资推进大会,争取推出更多的服务业开放政策,使江苏成为国家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的试验地。”赵进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力明 陈澄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