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收藏家拿出50件老旗袍 拍摄民国"穿越照"

18.05.2015  11:49

  

  拍摄花絮图片

  十多年前,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开始在南京收集民国老旗袍,至今已收藏了300多件。这两天,高松拿出其中50件珍藏已久的旗袍,和南京历史人文摄影师冯方宇合作,共同发起了“再穿民国老旗袍”的活动。

  高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希望通过镜头“穿越”到旧时光,再现传统旗袍的魅力。

  民国时期,南京女子喜素净不爱艳丽

  提起高松的名字,不少南京城市文化爱好者都很熟悉。他不仅是“南京城市记忆”版主、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的发起人,还是一位热情的民俗文物收藏者。

  除了老家具、旧摆设,十多年前开始,高松还陆陆续续地收集起民国老旗袍。“其实原本没有这个计划,不过,在收集老家具等物件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不少老旗袍。” 手上的旗袍多了,高松对旗袍的“感觉”也就有了。于是,他开始有目的地进行收集。

  跑得最多的地方,是南京的拆迁工地和古玩市场,“八成的旗袍是在南京收集来的,其余一些来自上海、宁波等地。”高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为衣服的特殊性,收藏过程中最难的是要找到没有破损,至少9.9成新甚至全新的旗袍。

  最让他惊喜的是2010年在一处即将拆迁的城南老宅的发现。拆房时,人们从房梁上找到一个大包袱,里面装了十几件全新的旗袍。“问了那里的老住户才知道,这座老宅当年是一家裁缝铺。”高松后来猜测,可能因为战乱,裁缝急着逃命,便将这些做好但还没有交货的旗袍藏在了房梁上。后来裁缝一直没回来,而这些几十年前的旗袍被神奇地完好保存至今。

  在收集的过程中,高松发现,南京本地旗袍有其自己的特点。和当时“欧风劲吹”的上海滩不同,南京虽然受到一些西洋文化的影响,但欧美女装的设计对本地旗袍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因此,民国时期南京女子穿的旗袍,很少有艳丽的色彩,比较低调、内敛。“一般很少有大红,而是绛红,也没有大绿,而是墨绿。即使是有花草,也很素雅,以点缀为主,极少出现牡丹之类的夸张图案。

  和摄影师朋友合作,再现“民国范”的南京姑娘

  十多年来,高松在全国各地共收集到300多件旗袍,样式繁多。比如,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等。高松特意将这些旗袍保存在他北京的家中,防止南方的潮湿损坏旗袍。而他11岁的女儿高山流水,也很喜爱这些旗袍,有时忍不住会拿出来试穿。

  高松有一个心愿——请美丽的模特把这些旗袍穿上,重现旧时光。半年前,高松在和朋友冯方宇闲谈时说到这个心愿。冯方宇是南京历史人文摄影师,两人一拍即合。这两天,两人开始操作这件事。

  为了这次拍摄,高松从北京带来50件旗袍,冯方宇则找来几位朋友作为模特,同时请来专业的化妆师。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他们不仅拍摄了室内画面,还来到南京体育学院以及江南水泥厂进行外拍。在拍摄外景时,引来了不少人围观,“他们好奇地问我们,是不是在拍电影。”高松说,本周五,他们预计再拍一天,之后还将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取景。他表示,希望镜头下这些美丽的老旗袍,能带领人们“穿越”回旧时光,再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王颖菲 图片由高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