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坝通流,合力共建长江经济带

31.03.2015  09:42

  专家呼吁沿江各省市破壁联动推进国家战略

  新华报业网讯 29日,来自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专家学者齐聚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出席该校主办的“长江经济带跨区域合作研讨会”。

  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不能把目光简单停留在水、陆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联动上,而要以港口和园区两大重要节点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联动共建。他们呼吁破除行政区划壁垒,让这条新型经济带真正“流动”起来。

  “有形梗阻”“无形关卡”重重

  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近一年来,沿江各省市闻风而动,不约而同掀起基建热潮,水陆交通设施建设更是担当开路先锋。其中,某省仅铁路建设一项,就开出近5000亿元的投资大单。

  “交通是基础,但核心是产业。”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南京大学博导宋林飞教授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不能把目光简单停留在水、陆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联动上,而要以港口和园区两大重要节点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联动共建。“打造跨区域联动协作发展产业带,才是建设经济带的核心内容。其中,上下联动的港口是区域合作的重要通道,而南北、东西合作共建的各级园区则是对接产业转移、引领产业互补升级的最好平台。

  “但沿江地带大坝重重、壁垒森严,已成为制约区域协作共建的明显障碍。”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调研发现,当前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形梗阻”和“无形关卡”重重,沿江各地之间在交通一体化、产业有序分工、政府协调合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诸侯经济”等落后发展理念造成流域经济体本应具备的整体性、关联性不足。

  “当务之急是要对长江经济带进行整体‘疏浚’,拆坝通流。”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长乐教授说,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要借鉴“一带一路”战略“五通”布局内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动、贸易畅通、货币流动、民心相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政策联动一体化。他呼吁,以融合与共生发展为目标完善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加强国家层面协调指导,筹划建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共商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加以重构,设立专门的常设机构、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地区间更为完善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

  目前,沿江各地在对接、借鉴上海自贸区制度和政策创新方面已取得新突破。去年底,海关总署同意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长江全流域9省2市“12关如一关”通关。

  江苏要当流域转型发展领头羊

  “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江苏新的契机,通江达海、扼守门户的独特区位条件和科技实力强、产业结构新等多重优势,让江苏大有作为。”成长春说,目前,长江航运量75%集中在江苏段,沿线港口最先感受到长江经济带的新机遇。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长江口至南京段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将使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服务长江中上游广阔的经济腹地将为江苏沿江、沿海港口拓展新空间,有助于加快推进整个流域陆海双向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不仅如此,江苏还应担当示范引领作用。”说起江苏如何示范引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徐长乐如数家珍:江苏是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最大的经济大省和科技大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相对于沿江其他省市,江苏最为突出的产业竞争优势集中于现代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产业类型,更是整个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的领头羊。

  “水往高处流”,徐长乐形象地说,地理上的长江自西部高原向东部平原流淌;而经济上的长江,其产业则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部高原逆向梯度转移。关键是要把“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关键交汇点打造成引领长江产业带攀高转型的制高点。

  在这方面,江苏以跨区合作共建园区为探索,走在沿线乃至全国前列。仅南通与上海、苏南跨区合作共建园区就多达12家。“这一模式,为长江经济带跨区合作提供范例和经验。”宋林飞分析说,共建园区除具有承担产业集聚、组织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功能外,还承载跨地区产业转移和管理模式创新的特殊功能,可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带产业合作、资源共享、技术溢出和重大联合攻关的新型区域产业空间组织,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带共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