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难退"争议不断 专家:透明度和安全性是问题

03.05.2017  09:41

  租房中介不退押金怎么办?共享单车押金去哪了?生病住院押金交得是不是太多?生活中,很多人有过类似的困扰。

  法律上对押金有没有明确的规定,押金与定金有何区别,凭信用免押金能否成为一种生活的新趋势?中新网对此进行了探讨。

   你交过哪些押金?  

  共享单车火了,但关于押金问题的争议一直存在。

  目前,各类共享单车平台收取的押金从99元到299元不等,部分推出了免押金服务。据中新网微博今年3月发起的一项调查,支持免押金的网友主要担心押金被挪用、押金难退的问题。

  其实,不只是共享单车,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押金,比如租房、租车、生病住院、办公交卡和饭卡等。“押金难退”也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

  以租房为例,“黑中介”重重设卡、不退押金的现象依然存在。中新网记者此前调查发现,有不法中介在租房合同中设“霸王条款”,随后以租户违反条款为由克扣押金。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透明度和安全性是押金收取的两大问题。一是要明确押金的合理性,即为何收取这么多押金;二是要明确押金存放在哪里,防止平台或交易方跑路。

   押金与定金有何区别?  

  押金经常引发争议,那么,到底什么是押金呢?

  “押金是质押担保的一种形式,”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主任熊定中告诉中新网记者,我国法律对“押金”的概念并无明确规定,甚至很少使用“押金”一词。

  熊定中说,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押金的债务担保领域,依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律原则,押金可依据当事人双方约定或者交易习惯而适用。

  押金与定金都是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容易被混用。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定金具有一定的违约惩罚性,而押金不具有任何惩罚性。”熊定中说。

  他指出,根据《担保法》,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押金不具有惩罚性,仅在债务人不如约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方可从押金中优先受偿,从而填补债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从金额来看,熊定中说,《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而押金的金额一般等同或接近于递交的标的物。

   可以不交押金吗?  

  现在,酒店、租房、共享单车、医疗等多个领域均有免押金服务,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金引发的纠纷。

  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据统计,ofo、永安行、优拜单车、骑呗单车、funbike单车在部分城市中,用户芝麻分达到一定程度,都可免押金骑行。

  另据芝麻信用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免押服务报告》,信用免押服务已经覆盖到全国381个城市,近2000万人已经享受过免押金服务的便利。

  芝麻信用方面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广州一家医院,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用户均有机会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用户可以免除所有排队付费环节,直接挂号、诊疗、检查检验、拿药,就诊完毕不用支付就可离院。每天20时,患者可根据支付宝平台推送的待缴费信息点击支付,由此缩短了就诊时间。

   凭信用免押金能否成为一种趋势?  

  凭借较好的信用评分免除押金的模式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呢?

  2015年年初,央行曾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腾讯征信、芝麻信用、深圳前海征信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对此,有专家表示,民营征信数据采集源更广,将会渗透生活细节,而其信用报告评分的高低也将影响到个人租车、买房子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机构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尽管如此,刘俊海认为,凭借信用免除押金的模式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他说,征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精准锁定自己的诚信客户、优质客户,也能倒逼公民更加注重个人信用。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如何?  

  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信用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共享单车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哪里有需要,信用建设就应该延伸到哪里。4月27日,国家信息中心与10家共享单车企业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协议,将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在3月发布的《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单列“信用体系”条目,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平台企业利用大数据监测、用户双向评价、第三方认证、第三方信用评级等手段和机制,健全相关主体信用记录”“依法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在线披露,大力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国务院去年6月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严重失信主体制定了惩罚措施,渗透生活中多个细节,包括但不仅限于限制出境、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和旅游度假等。对此有专家表示,未来失信者将“寸步难行”。

  来自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近8亿条。“信用中国”网站发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突破2500万,累计访问量超过2亿人次,日访问量突破3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