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
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上个月在苏州正式实施。这是继10月16日我省与长江经济带12个检验检疫局进口通关一体化后,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又一重要创新。11月19日,苏州美集国际供应链管理公司业务经理朱玲在电脑上录入相关信息,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苏州三星24台涡轮分子泵进口报检业务。当天下午,这批设备就可以从上海外高桥码头直接运抵三星公司。
而从去年12月开始,南京海关已与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实现互联互通。
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保持和提升外贸大省的国际竞争力,是我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改革实践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我省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多措并举,突出放大向东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快企业、城市和人才国际化进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
5月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题部署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7月25日,《江苏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对两大战略在我省落地作出全面部署。《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则将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为此,我省协调构建工作推进机制,大力推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建设。8月31日,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省政府与哈国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一批合作项目相继启动。目前,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建成,与哈方合作取得早期收获。截至11月30日,该基地累计进出集装箱19.3万标箱,营业收入3900万元。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二期(粮食中转基地)、哈国“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无水港项目、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项目、“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我省积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应”,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江苏实施方案》和《2015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沿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放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开放大平台上考量推进。
我省沿海地区,集中体现了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优势。将沿海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极,我省制定出台《关于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示范区开发建设。实施港口功能提升、沿海产业升级、临海城镇培育、滩涂开发利用、沿海环境保护、重大载体建设等“六大行动”和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前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沿海开发再上新台阶。
今年确立的200个沿海开发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开工建设189个,完成投资1251.3亿元。
互联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多趟国际班列架起我省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快速物流通道。继苏州始发的“苏满欧”、连云港始发的“连新欧”以及“南京—中亚”国际班列后,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枢纽的徐州,12月21日开通中亚货运班列,将徐州及周边地区,甚至山东、河南等地货物,运载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再直抵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中国制造”以这种方式出口,时间比从青岛发货少两三天,每车费用也省下数千元。
抢抓战略机遇,融入“一带一路”,我省广大企业的热情被激活。长期身处对外经贸一线的外贸企业,纷纷以崭新姿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牵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江苏苏豪控股等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省级产业基金,首期30亿元全部到位,在谈两个项目。缅甸、柬埔寨两个服装生产基地今年投产后形势喜人,已承接外销订单245万件。10月20日开业的香港金控中心,定位为给江苏企业“走出去”提供促进平台以及资金、人民币结算等服务。同样在缅甸,江苏海企服装厂前期工程基本完成,7条流水线将年产55万件棉服及羽绒服。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的长胜国际和海企-双业制衣两个生产基地,前者主产梭织休闲夹克和裤子,后者以牛仔裤为主打产品,主要投放欧美市场,仅长胜国际就年产300万件套,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这些沿“一带一路”布局的境外基地,在这些传统产业产能国际合作中,消解了国内局限,又给所在国带来了福祉。
省商务厅统计,今年前三季,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38个,同比增长15%;中方协议出资21.2亿元,增长92.1%。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743.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20.7%;我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21.5亿美元,占了全省离岸执行总额的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