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靖江主要战斗(六)
江军民两下江南拔除敌伪据点
一下江南,拔除焦溪、郑陆桥伪据点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转入局部反攻的新阶段。无锡中心县委为打开长江以南、沪宁铁路以北地区的局面,指示澄西县委从靖江打回澄西去。
打回澄西去,这是澄西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澄西县委、县政府梦寐以求的愿望。 1944年春节刚过,俞乃章(澄西县县长)、赵洪培(原澄西县一区区委书记)、陈新(原武进县三区区长)等人便带领23名短枪队员,从上四圩港渡江去澄西地区侦察敌情。他们了解到敌人在澄西成立了由45人组成的“清乡剔抉队”。这个“剔抉队”,昼伏夜出,冒充澄西县委、县政府人员,敲开群众门户,残害百姓。焦溪、郑陆桥两镇共有7个伪据点,2挺轻机枪,总兵力约200余人。两镇伪军、伪警各自收捐征税,互相勾心斗角;自1942年至今,一直未遭到新四军打击,思想上相当麻痹。俞乃章等人在澄西地区活动了7天7夜,回靖后将上述情况分别向靖江县委、三地委作了汇报,请求三地委拔除这两处伪据点。叶飞、张藩决定,由靖江独立团援助他们打回去。
焦溪、郑陆桥,位于武进至江阴、无锡的水路交通线——北塘河的中心地段上。打下这两个据点,是打开澄西地区局面的关键。根据敌人麻痹、骄横和经常四处活动等特点,俞乃章和吴立批研究决定,将部队也化装成“清乡剔抉队”,以假乱真,打击敌人。靖江独立团派出两个主力连。侦察参谋季藩化装成日军队长,胡兆金化装成翻译,事先在靖江预演了几天。出发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俞乃章、吴立批、赵洪培三人组成,俞为书记。
4月18日夜,部队从上四圩港分乘13条船过江,于东龙港登陆,到达澄西县境内,先隐蔽在龙潭桥。敌人丝毫没有发觉。19日黎明至上午10时,部队未遭遇任何抵抗,顺利拔除焦溪、郑陆桥两镇7个据点,并以澄西县政府县长俞乃章、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长吴森(吴立批)的名义,张贴布告。布告张贴后,震动很大。当晚,部队返回上四圩港,取得了一下江南的胜利。
二下江南,拔除申港、利港伪据点
焦溪、郑陆桥战斗后,澄西县委、县政府领导人觉得利港、申港两据点是“拦路虎”,不拔掉,对他们南来北往造成很大困难,也不利于他们在中心地区开展活动。于是,俞乃章再次去三地委请求靖江独立团支持。靖江县委书记汪青辰欣然同意。这次出发前,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书记为俞乃章,成员有吴立批、李云诚(县团政治处主任)、赵洪培。俞乃章和吴立批负责攻打申港,李云诚、赵洪培负责攻打利港。在战术上,决定变“化装奇袭”为“夜袭强攻”。
9月15日夜间9时,部队分乘36条渔船渡江,从上四圩港出发,10时左右抵达对岸东龙港,两路人马分别顺利拔除利港和申港两据点。9月16日战斗结束后,回到北夏墅会合休整,遣散俘虏,准备在天黑后返回靖江。下午6时,部队刚要出发,突然遭到10倍于己的日伪军包围、堵截。吴立批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兵分两路,避实击虚,杀出一条血路,突破了敌人以黄天荡为中心的包围圈。9月17日起又连续突破敌人的多次围追和堵截,辗转丹北、武进、山南、山北、新老洲、江都、泰兴7个县,历时12天,跋涉500余华里,胜利地回到靖江。靖江党政军民热烈欢迎子弟兵归来。(市史志档案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