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抗战遗迹在挹江门 深不可测的暗道不知通向何方
13.12.2015 08:35
本文来源: 新浪江苏
离开清凉门继续北上,我们来到《累累战痕——南京城墙的抗战遗迹》的最后一站——挹江门。当保卫战进入尾声阶段,中国军民撤离南京、准备渡江时,大部分集中在挹江门,并与日军发生激烈交火。今天的挹江门城墙上,还有战斗留下的枪弹痕迹与碉堡射击口。此外,一段深不可测的暗道,堪称城墙上“最神秘的抗战遗迹”。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供图
A 挹江门的开辟与下关兴起有关
自清末至民初,南京的下关地区逐渐兴起,成为最热闹的商区港埠。为了便利商旅交通,1921年(民国十年)将城墙凿开,建造了一座单孔城门。因主持修造的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系泰州人,泰州古称“海陵”,这座城门就得名海陵门。
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国民政府将“海陵门”易名为“挹江门”,1929年,为准备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将单孔城门改建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门。挹江门也称为南京城墙上第一个三孔城门。同年4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挹江门”匾额。
在老南京人眼中,挹江门是下关的“代名词”,正因为挹江门的开辟、中山码头、南京火车西站的修建,下关也成为南京内外、江南江北的交通咽喉。
本文来源: 新浪江苏
13.12.2015 08:35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