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记忆,传承抗战精神”主题活动优秀稿件(二)

01.09.2015  11:13
                                                 

那面布满弹孔的土墙 郑冰的舅爹,前排正中 

 

  晚霞映照的茅草屋,洒满了金色的余晖,布满弹孔的土墙足有一米厚,我拿着镰刀费力地在墙上掏着子弹头,舅爹(淮阴将外祖父称为舅爹)吸着旱烟袋,在一旁乐呵呵地劝我:“不要再挖了,墙要被你弄倒了。” 

  那是1983年暑假,我小学毕业,整个暑假我缠着舅爹讲抗日故事,对淮阴人民、刘老庄82勇士等先辈们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抗日史耳熟能详,舅爹家布满弹孔的土墙也见证了这段不朽史实—— 

  我的舅爹刘以纯,生于1919年,江苏省淮阴县刘老庄乡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队员,1992年去世。 

   1942年盘踞在淮阴的日军,在交通线上构筑了数十个据点,刘老庄附近的古寨、五里、张集都有据点,日伪军经常对交通线附近的村庄频繁、残酷的“扫荡”,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劫难。1942年二、三月,刘老庄被日军抢得十室九空,72家民房被烧,百姓妻离子散,风餐露宿,日军的残暴行径,激起了淮阴人民强烈的仇恨,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号召鼓舞下,淮阴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  舅爹弟兄三人一起参加了共产党人周文科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听着舅爹讲抗日故事,刚满12岁的我,站在土墙边,仿佛看到舅爹白天背上粪箕,以拾粪掩护身份侦查敌情,晚上则穿上大褂子,小鎯子(短刀)和盒子炮(驳壳枪)揣在腰里开展武装抗日斗争。舅爹和战友们在茅草屋边捣鼓好土炮,悄悄运往日军巡逻必经之地,每当日军经过,游击队就打响土炮,声音震天响,铁砂子铺天盖地飞向日本鬼子,一炮下去总有几个日本鬼子被打成麻子,趴在地上鬼哭狼嚎,浓烟中半天不敢起身,等他们回过神来,游击队早已撤退。 

    我不时从土墙上掏出锈迹斑斑的子弹头,感天地、泣鬼神的新四军82勇士抗击日寇的画面一再展现在眼前——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为了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在刘老庄与3000余日本鬼子浴血奋战,游击队增援四连,依托交通壕、房屋,用排枪、手榴弹猛烈袭击敌人,对敌人的阵地冲击,日本鬼子分出几百人对付游击队,用钢炮和机枪对舅爹和战友们进行火力封锁,敌人的火力太强了,庄子里的许多房屋被钢炮轰塌,舅爹家的草屋幸存下来,墙面被鬼子扫射出数不尽的弹孔。游击队的土枪土炮实在无法冲过封锁线,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四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鬼子也死伤数百名。战斗结束后,舅爹和战友们含着热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 

    布满弹孔的土墙、舅爹讲的抗日故事陪伴我走过了1983年那个炎热的暑假,也陪伴我走过了少年,青年,直到永远。 

    舅爹数十年来一直默默地在基层工作,在布满弹孔的茅草屋住了一辈子,茅草屋的门板也在抗日时被他作为军用物质送上了战场,一去不回返,他又用荆条扎成篱笆充当了门板,一用就是几十年。 

  壮烈殉国的刘老庄82烈士,先辈们的爱国主义、无私的奉献精神已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深深影响了我,引领我成长,指引我前行。 

(淮阴区人民检察院  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