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30名抗战老兵齐聚南京 共叙“活着的抗战史”
抗战老兵齐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杨颜慈 摄
龙虎网讯 据中新网南京2014年7月7日电 (杨颜慈)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齐聚南京,从6日下午齐聚南京汤山追忆抗战故事,到7日上午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老兵在家人及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爱心人士的搀扶下,讲述着一段段抗战的故事……
沈荣达:“刀疤让我清晰地记得每一场战役”
曾经是新四军一员的沈荣达此次特地从常州来到南京,参与此次的老兵活动。提到抗战杀敌的故事,老人表示,尽管时光荏苒,年华老去,对于很多事情的记忆已不再清晰,但是身上的刀疤,让他对于抗战往事却记忆犹新。
“当时敌人一把刺刀插入我的腹部,差点就没命了,现在刀疤还在。”说着,老人撩起了衣服,在老人褶皱的皮肤上,刀疤却清晰可见。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战争留下的痕迹与伤疤却不容抹去。
周玉云:“没有所谓的前线与后方,无论哪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30多名老兵中,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96岁的周玉云。老人介绍,自己从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战区负责政治、政训与医务工作。“我是做后方工作的,包括政治工作,训练工作,还有伤员的检查分配等。此外,我还负责联系军民之间的关系,安抚伤员的情绪。”
周玉云表示,尽管是后方工作,但也要上前线,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我们也要上前线转移伤员,即使在后方医院,敌军的飞机也时常在上空环绕,随时都会遭到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
周玉云说,战争的惨烈让她永生难忘。“黄埔军校的同学、同医院的战友的死讯时常传来,每天医院都会送来百名以上的伤员。但是只要送来的伤员还有一口气,我们都尽力抢救。”
孙恒芝:“我幸免一死,战友的牺牲换来了我的生命”
老兵孙恒之老人,说起自己抗战的往事显得格外激动。“我参与了攻克滇西腾冲的战斗,当时我们连100多人参与了战争……在一次与日军的正面冲突中,我的两名战友死在了我的面前,掩护了我,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的幸免一劫。”
说到这里,老人的眼里泛起泪光,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抗战老兵成为“活着的抗战史”
顾雪雍,作为抗战时期的“孤岛记者”,坚持抗日宣传,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远征军;郭纪芳,在七七事变前,奉命开赴卢沟桥,成为大刀队的一员参与了卢沟桥战役;王培之,作为忠义救国军的一员,常年从事游击战,支持配合正面战场……
来自江苏、吉林、湖南等地的30名老兵,谈起抗战时期的历史,仿佛将人带回了战火硝烟的年代。老人们提起被杀的百姓、牺牲的战友,语言哽咽,眼里也噙着泪光。
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负责人文心表示,此次来南京的抗战老兵,最大的有102岁,年龄最小的也近90岁。目前能够发现还健在的江苏抗战老兵有130余人,全国而言也只剩下一两千人了。
两天的行程中,他们各自讲述着当年参与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长沙会战、腾冲保卫战等的亲身经历,而这些老兵也就是“活着的抗战史”。(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