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是军令状
耿联
两会走笔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时,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此时的掌声最能说明问题。相信所有听到这句话的国人,也都会感到温暖且振奋。“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这是承诺更是军令状。
聆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浓浓的民本情怀扑面而来,可以说,老百姓所关心的就业、收入、保障、教育、医疗等热点问题,都在这里有了一一回应,不仅有了任务书,也有了行军图。“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这些质朴而温暖的话语,不仅老百姓都听得懂,而且更顺应了当下百姓对民生幸福的新期盼。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以来我国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一沉甸甸的数字,已充分说明了民生在政府工作中的巨大分量。政府持续不断的大手笔投入,尽力而为之下,换来的是百姓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变,一系列统计数据已足以佐证。正如许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在讨论中所感慨的,现在普通百姓对吃饭、入学、就医等基本保障可以说已经不愁了,大家都希望能吃得更放心、住得更舒心、生活环境更优美。这一方面既说明了民生改善的好状况,另一方面也表明民生底线也正在不断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抬高,政府的责任和担子在加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承诺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显然就是要努力让更多的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无疑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客观而言,目前我国还存在一部分相对贫困人口。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江苏,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城乡低收入群体。而在这些相对贫困人群中,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以及因病因残致贫者居多,因此,兜住民生底线的难度不小,而兜牢则更加需要花大力气。所谓兜牢,就是不仅要兜住而且要稳固、牢靠,保障措施扎实长效,确保不出现负面反弹,百姓对各项基本保障织成的“安全网”感到安心放心。
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的要求一脉相承。这就需要各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不撒胡椒面”,要突出重点,格外关注困难群体,不仅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而且要进一步夯实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改善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积累性,给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以稳定可靠的民生改善预期。
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政府的军令状已下。各地当结合实际,狠下大力气抓落实。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只有五六年时间,对承载着“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的江苏而言,时间更加紧迫。当下,唯有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让百姓在成效和变化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更多“获得感”增加大家的踏实感和幸福感。如此,则全面小康不远矣。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