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江苏瞄准“中高端”发力
平均每投入1元,可实现年新增销售和利税3.74元
新华报业网讯 面对仍然存在的下行压力,宏观经济政策该如何调整?15日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给出答案——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但要解决好投什么的问题,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江苏技术改造投资3322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快于工业投资8.5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1年的40%左右提高到48.9%,相当于全省每2元工业投资就有1元投入技术改造。这传递出新信号——未来的工业投资除了新建项目,要更多地聚焦现有项目的技术改造,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说,对我省重点技改竣工项目效益跟踪表明,“十二五”以来技术改造平均每投入1元,可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3.09元、利润0.25元、利税0.4元。列入2014年效益跟踪的江苏中天科技股份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公司、江苏丰山集团等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均比技改项目实施前增长70%以上。
纵观江苏各个产业,都在持续推进技术改造。纺织服装是江苏的万亿级产业,近年来加快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研发应用和产业化,目前全省的化纤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30%,新型差别化化纤率接近50%。江苏盛虹集团通过多轮技术改造,从制造传统的涤纶长丝企业升级为国内最大的差别化纤维生产企业,化纤产品差别化率高达80%,其中PPT差别化纤维产品打破美国壳牌及杜邦公司垄断,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是融合互动的“两个轮子”,近年来我省培育的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以及一批体量大的传统企业向“中高端”发展,都与此密切相关。江阴兴澄特钢通过实施高标准轴承用钢等技改项目,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标准轴承钢、高档汽车用钢等新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35%,在钢铁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去年兴澄特钢的利税增长42.6%,吨钢利润率是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
“单个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是提升竞争力的微观过程,累加到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对宏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是巨大促进。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江苏行动纲要,未来5-10年,技术改造要实现‘四个转变’。”王志忠介绍,从设备更新为主向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整体改造转变,由单纯的生产制造环节改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全流程改造转变,由单个企业的改造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转变,由对分散布点企业的改造向促进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改造转变。
按照我省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保持15%以上的增速,每年新增技术改造投资15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到2020年比重达55%以上;技术改造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投资占工业技改投资比重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是未来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向,我省将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汽车、电子、工程机械、数控加工、食品、医药等领域为重点,开发应用一批满足行业需要的专业机器人,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车间和智能工厂。最近,常州天合光能、江苏康缘药业、昆山龙腾光电等企业的70个车间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据介绍,省级层面的技术改造重点是推进“双百工程”,即100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市、县(市、区)再分级各抓一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有效投入。我省正在设立政府引导性产业发展母基金,争取实现每1元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6元以上,投向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领域的潜在优势项目。同时,对列入省“双百工程”的项目,协调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促进项目早投产、快见效。
本报记者黄伟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