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归“宁”医护人员解除隔离 服务仍在延续
编者按
人间四月天,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生命的色彩。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1月25日起,南京医疗分多批向湖北援助,白衣战士,用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与病魔搏斗,出色地完成了援助任务。3月17日开始,江苏援鄂医疗队分批次归来,从抗疫一线归来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感悟?本报特别开设“白衣战士归‘宁’记”栏目,听他们讲述抗疫一线的故事。
白衣作战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生命守护生命。3月17日下午,江苏援湖北武汉医疗队首批709撤离队员顺利返回,昨天,首批归来的白衣战士解除隔离,顺利“出关”的他们与亲人同事相聚,对这段特殊经历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说,他们会带着“抗疫精神”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
顺利“出关”,吃上妈妈做的家常菜
“开心!激动!”解除隔离回到家,柯章敏首先抱起了宝贝女儿。柯章敏是南京市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1月25日参加第一批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成立的“隔离病房”从事“抗疫”一线治疗工作,3月17日平安回宁。看到朝思暮想的宝贝女儿,柯章敏很愧疚。柯章敏说,他的女儿两岁半了,小东西已经长高,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小东西常常念叨爸爸。昨天,见到柯长敏,小家伙一刻也不离开,一见不到爸爸,小家伙就哭起来,生怕爸爸又离开。柯章敏说,回家后先陪陪家人,休整过后就回医院上班。
南京市第一医院护理重症医学科护师陈久栋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担负援助救治工作,这个热情爽朗的小伙子在一线感受到了焦急紧迫,也感受到了责任担当。作为一名男护士,陈久栋很快熟悉了每位患者的病情,同当地护士长进行详细的交流,共同商量个性化护理治疗,同时提出了合理化的工作流程,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为患者有效护理提出建议。相隔67天后,再次吃上妈妈的家常菜。陈久栋很激动,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着家常菜聊着天的美好又回来了。就连滴酒不沾的陈爸爸也破天荒地开了瓶红酒,难掩儿子归家的喜悦之情。“记得出发那天,我头都不敢回,就怕送行的妈妈会哭。今天回来,妈妈还是哭了。”
4月1日,集中隔离休养结束,这天,刚好也是南京市第一医院副主任技师刘才冬的38岁生日。家人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吹灭蜡烛的那刻,他许下了疫情早日结束,生活早日恢复平静的愿望。从1月25日到3月16日,武汉奋战52天,再到4月1日隔离结束归家,这67天的经历让刘才冬感受到,回归日常回归平凡也是一种幸福。看到城市再次车水马龙,和当初离家时马路上的清冷一对比,竟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回到南京,他仍在为武汉患者服务
3月17日下午,此前随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支援武汉抗疫一线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方小谦医生,和兄弟医院的同事们一起回到南京,在随后集中隔离的14天里,他最想念的不仅是家人,还有他曾服务过的那些武汉的患者们。利用“方医生的患者群”,他把舱内的医疗服务延伸到舱外。
方小谦医生2月10日随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到武汉,2月14日进入江夏方舱与大家共同战斗,3月10日休舱,3月17日返回南京。对于方小谦来说,舱外也是他的工作时间,为了跟他的患者更好保持联系,及时答疑,他把经常会问自己问题的患者们一起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字叫“方医生的患者群”。即便是下班回到宿舍,哪怕是夜里,只有看到患者的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回复。
“只有自己睡不好,患者才能睡得香!”方小谦谈及建群的初衷时说:“很多患者晚上想到一些问题就会失眠,这样不利于他们康复,虽然在我休息的时间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是只要患者能满意、睡得好,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在与这些患者相处的日子里,方小谦和患者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虽然已经完成了在武汉的任务,虽然群里的患者基本都已经在康复期,但是他要继续为他们服务下去,继续为他们解答问题。“隔离完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饭吗?您帮我看看血常规有什么问题?”“血常规是好的,核酸持续阴性基本不会传染的。”“好的,谢谢方医生,辛苦了。”……这样的对话经常在患者群里出现。
方小谦说,谢谢在武汉期间全体武汉人的努力和帮助,谢谢他们的密切配合和坚定不移的信心。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此后经年后会有期,他一定会再去武汉,再去那片樱花盛开和英雄辈出的土地。此次经历会让他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杨璞 李花 李鑫芳 蒋晓春)
来源: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