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扶贫开发底线再织牢 确保全面小康"一个不少"

20.12.2015  09:27

  日前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时期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底线再织牢,是江苏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思路之一,这无疑是确保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根基。

  底线再织牢,就是要继续推动“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保障有效衔接,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及时有效解决返贫问题,织牢农村低收入人口保障网。

  底线是根本性保障。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必须要有托底,不让一个人掉队。到今年底,我省低收入人口收入有望如期达到4000元标准,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但这还是保基本的、低水平的。低收入家庭不愁吃、不愁穿这“两不愁”基本上是做到了,但脱贫基础还不牢固,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发展能力还不强,持续增收办法还不多。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水平,离“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有着很大距离。

  织牢底线,要注重如何补齐农村低收入人口这块突出“短板”,填补经济薄弱乡村这片明显“洼地”,集中力量加大帮扶力度,促进那些困难农户摆脱收入低水平徘徊的窘境,帮助那些欠发达农村脱离发展滞后、动力不足的困境。保证扶贫不留“尾巴”和“盲点”,我们的发展才更有“温度”。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底线兜得住、成果过得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够“硬气”、有“底气”。

  织牢底线,需要更大力度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相对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为开展帮扶打好基础。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贫困的根源,帮助被帮扶者扬长避短,在劣势中找优势,在资源中找经济优势。按照缺啥补啥的要求,有劳动能力的,想方设法扶持其发展特色产业或实现转移就业;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社会保障进行兜底。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水平。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针对因病、因灾、因残等致贫原因,帮助无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落实各种保障措施,单因素致贫的采取单项措施,多因素致贫的采取综合措施。为经济薄弱村破解发展难题,要帮助找对路子,在投入和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最终,要使低收入农户远离贫困底线,使已经脱贫人口免于因病因灾等返贫之忧,使低保人群没有生计之困。

  省委省政府明确“十三五”时期以人均收入6000元为新一轮扶贫标准。这意味着再织牢的“底线”抬高了,从一定意义上说,扶贫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只有织牢更高的底线,才能提升扶贫质量和水平。只有付出更多努力,真正啃下“相对贫困”这块硬骨头,才能确保全面小康的前进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