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局抓重点 多方协同办实事 确保渠北片区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陈震宁主任参加省委扶贫开发调研座谈会并作专题发言

22.10.2014  13:32
  

  在全国首个“扶贫日”到来之际,省委10月16日下午在淮安召开扶贫开发调研座谈会。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以更高要求、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做好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咬定目标不动摇,围绕中心不偏离,抓牢重点不松劲,创新机制不止步,坚决打赢脱贫奔小康工程这场攻坚战。我委主任、党组书记陈震宁参加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会议指出,自2014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心爱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紧密结合江苏实际,积极探索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会议就深入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咬定目标不动摇。根据省有关部门监测分析,目前尚未达小康的13个县到2015年实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问题应该不是很大,难的是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任务。在一年多的时间要实现220多万人、1073个经济薄弱村的脱贫目标,任务相当艰巨。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我们的目标不能动摇,决心不能动摇。不消除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以县为单位就不能宣布实现全面小康。二要围绕中心不偏离。促进低收入人口收入增加,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地各部门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巩固和拓展增收渠道,形成长效增收机制。要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因老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问题。三要抓牢重点不松劲。全省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6大重点片区和12个重点县,这就是我们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必须牢牢抓紧抓实抓好。要集聚帮扶资源、政策和力量,持续发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真正解决影响其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障碍。重点片区和重点县的帮扶牵头单位切实负起沟通协调、指导服务、检查落实的责任,确保各项规划计划能够落地,工程项目能做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市县党委和政府必须将项目实施紧紧抓在手上,把好事办好办实,让省里的扶持政策发挥最大效应,使农民群众早日得益受惠。四要创新机制不止步。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新体制新机制。要实施精准扶贫,因村因户施策,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全面实行“滴灌”。要推动金融扶贫,进一步发挥扶贫小额贷款的作用,研究有效机制和办法,扩大地区和受益农户的覆盖范围。要动员社会扶贫,推动民营企业从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帮助农民充分就业和发展生产,帮助发展社会事业。 

  陈震宁主任在发言中指出,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实施以来,按照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安排,省发展改革委在继续对口帮扶丰县、协同帮扶睢宁县的同时,牵头负责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帮扶工作,并协同推进其他5大片区帮扶工作有关事项。我委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省苏北办、渠北片区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以及丰县、睢宁县“五方挂钩”协调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单位的职能作用,着力从规划编制、政策落实、资金协调、项目实施等方面,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 

  陈震宁主任在发言中强调,对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开发,是国家2011-2020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提出的新理念,是中央明确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战略决策,结合省情实际,及时作出对苏北6大片区进行重点帮扶的部署安排,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阶段我们组织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去年6月,明确由我委与省住建厅、农委、农业资源开发局4个部门共同推进渠北片区扶贫开发工作以来,特别是去年7月罗书记在泗洪召开专题座谈会后,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展开工作布局,围绕“每年都有新进展,三年实现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恪尽职守、协同配合,全面落实各项帮扶任务,相关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做法和成效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强化责任,到位履行片区帮扶牵头职责。 

  片区扶贫开发是一项政治性、战略性都很强的工作,省委省政府将我委列为渠北片区整体帮扶的第一牵头部门,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重托。为此,我们一开始就牢固确立高度的认识自觉和行为自觉,认真到位地履行牵头部门职能。一是及时组建工作班子。委内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任正副组长、各相关职能处室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将阶段性帮扶任务落实到具体处室与责任人。委外牵头建立由省直相关部门及2市4县(区)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片区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的职能职责、工作规则和任务要求,为帮扶工作联动扎实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编制实施帮扶规划。在多次深入片区实地调研基础上,我们及时编制印发了片区帮扶“十二五”总体规划。规划落实过程中,又实事求是地根据2013年实施情况以及中央投资补助项目安排原则的变化,对已列入片区帮扶规划的项目作了必要的修订完善,把不符合要求、效益不高的项目调整出去,把新的符合条件的项目补充进来,切实保证规划的权威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三是具体分解目标任务。面上工作启动后,我们于去年8月即召开片区帮扶工作首次联席会议,逐一落实具体帮扶任务,并专门下发通知,督促推进各项工作;今年4月,结合片区现场再次召开帮扶工作联席会议,点到点考察帮扶项目,面对面会办帮扶难题,实打实兴办帮扶实事;6月底,又专题组织年中督查,系统了解帮扶项目进度、建设质量和资金落实等情况。日常工作中,从委领导层做起,借助“三解三促”等活动载体,组织机关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要素、带着办法深入片区驻点调研,帮助基层群众解决脱贫致富各种实际问题。四是着力落实资金项目。做好连片开发,项目是载体、资金是保障,帮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渠道拓宽与机制创新并重,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争取力度和省内各级扶贫资金的统筹力度,有效整合和落实了一批涵盖多个领域的扶贫资金,滚动建设了一批就业带动力强、创业示范性好、帮扶效果明显的项目。 2013年,参与各方联手运作共在渠北片区实施帮扶项目185个,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1.2亿元,今年计划实施帮扶项目188个,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1.5亿元,实际工作还特别注重投向投质投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与资金扶贫的综合效益。 

  二、把握关键,着力推进片区帮扶重点工作。 

  片区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必须重抓关键举措、主攻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突破瓶颈,完善基础设施。我们积极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市县地方,在统筹抓好渠北片区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公用设施、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筛选确定水利骨干排灌及大型泵站建设作为近阶段关键工程项目予以大力推进,专门下发通知,以水利主管部门为主,相关方面配合,对实施方案、项目管理、资金配套、竣工验收等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整个工程总投资2.06亿元,其中省级补助1.4亿元,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和项目审批,正在组织项目招标,秋收后即将全面施工,确保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的战略举措。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方针,强化分类施策,注重政策引导,支持渠北片区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2013年,我们共在片区帮扶产业项目84个,总投资10.7亿元,今年又计划帮扶项目80个,总投资34.4亿元,重点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以及旅游休闲农业,致力于将区域发展基础最为薄弱的“贫困带”建设成为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让老百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得到实惠、看到前景、提振信心。此外,我们今年还会同省有关部门在片区内实施了一批园区改造项目,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发展工业集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技术改造和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普惠共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改善民生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帮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统筹抓好片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力争使“六大体系”全面覆盖片区民众,显著提升片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体工作包括兜底保障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300元,并按80%的比例予以补助;对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等个人出资部分有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予以减、免、补,7类特殊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相应提高标准;多渠道投入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片区乡镇实施校舍、校安、支教、助学等工程,建设医疗卫生、社区养老、孤儿养育以及就业培训等公共设施,全面提高服务便民水平。四是指向明确,突出强村富民。围绕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核心目标,坚持把贫困群众和经济薄弱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定期过细排查片区内贫困人口的现有数量、结构特征、分布特点和致贫原因等基本状况以及经济薄弱村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施策、对症下药、精准帮扶,坚持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和增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两手齐抓。经考核认定,去年整个渠北片区共有3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达标、10.8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任务达标率分别为43.7%和55.1%。 

  三、注重协同,不断强化片区帮扶工作合力。 

  片区帮扶工作涉及层层级级、方方面面,整合力量、形成合力、保证质量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们在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构建了三个机制。一是分工挂钩机制。针对渠北片区“点多线长”的实际,实行县(区)重点挂钩帮扶制度,分别由省发改委、经信委牵头,侧重帮扶阜宁县;省住建厅牵头,侧重帮扶淮安区;省农委、财政厅牵头,侧重帮扶滨海县;省农开局、人社厅牵头,侧重帮扶响水县。日常工作中,由各牵头部门按照联席会议的要求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并结合部门职能,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等方面适当向挂钩县(区)倾斜。二是层级推进机制。在强化联席会议省级成员单位帮扶责任的同时,特别强调地方的主体责任,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协同联动机制,市级层面重在建立扶贫开发目标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县区层面重在通盘谋划工作布局,明确工作重点,跟进配套措施;乡镇层面重在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确保村级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发挥应有作用;村级层面重在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开展到户到人的扶贫工作;省市帮扶工作队则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为地方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多办地方想办、该办但依靠自身力量又难以办成的大事实事,更多地争取后方单位扶持。三是工作落实机制。在制定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多次下发通知,督促有关方面抓紧落实帮扶任务,尤其是项目资金保障,要求应下达的片区项目资金尽量提早下达,同时严把概算编制与执行关。指导、协调、督查全程服务,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进程,力争早一天建成、早一天见效、早一天让片区群众受益。严控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组织项目建设,加强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确保扶贫开发所有工程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陈震宁主任在发言中最后指出,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形成更加强劲的工作合力,上下联动,将上级意图与基层积极性有机结合;左右联动,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解决帮扶工作难题;内外联动,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要素集聚,自身挖潜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为片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城乡联动,促进城乡发展要素资源双向有序流动;工农联动,形成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工农互惠的扶贫开发新格局。继续将各类项目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既要抓好产业振兴、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实体项目,又要对事关一个地区发展全局和长远的若干重要事项实行项目化推进。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在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经营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扶贫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激活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注重动态调整阶段性目标,既要“朝前看”定位新的目标,又要“往后看”多做补缺实事,切实做好返贫对象再扶持等工作,确保按时序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帮扶工作任务,向片区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