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取得决定性成效

17.10.2020  13:41

  254万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6000元脱贫目标,累计脱贫率超过99.9%,“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12个重点帮扶县区有望全部摘帽退出……立足“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档立卡’‘五方挂钩’‘扶贫小额贷款’等工作机制,聚焦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省定经济薄弱村、‘6+2’重点片区,以及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大力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省扶贫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国兵说,“十三五”以来,江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迎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

  五方挂钩,凝聚社会扶贫强大合力

  7月30日,涟水县2020年度“五方挂钩”帮扶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批高标准设施化果蔬产业园、集中居住区路网提档升级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项目开始建设。“此次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涵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等领域,项目总投资3330万元,其中‘五方挂钩’帮扶后方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465万元。”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储春祥介绍。

  储春祥是省铁路办公室综合处处长,今年3月由省铁路办派出进驻涟水县。选派省委帮扶工作队到经济薄弱地区帮扶,是江苏扶贫工作长期坚持的传统。江苏在全国首创“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组织省级机关、科研院校、苏南发达市县、国有企业与经济薄弱地区挂钩帮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凝聚起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

  灌南县三口镇何庄村曾是出了名的穷村。2016年,在省委工作队后方单位的帮扶下,村里兴建粮食烘干中心,每天可以烘干粮食120吨。“水稻烘干,不仅解决了不耐储存的难题,每公斤可增收两三角。”三口镇党支部书记周军说,农忙季节,烘干中心每天可以创收七八千块钱,水稻一季就能为村集体创收32万元。

  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省320个连锁企业4.9万个连锁网点、225个农产品市场开展消费扶贫专区建设活动,并减免相关费用。零售门店全部实行优先采购、优先验收、优先入库绿色通道和财务快速结算等,助力贫困地区和我省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销售。

  睢宁县依托民营企业资源优势和镇村特色禀赋,实施农超对接帮扶、商会农产品采购、就业岗位对接等六大举措。“全县发动100家本地民营企业,同步联系4家省属国企、10家江阴国企、民企,落实项目30个。”省委驻睢宁帮扶工作队队长、睢宁县委副书记王道发说。

  目前,全省有260多家单位与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挂钩帮扶。“十三五”以来,全省对苏北12个县区实施重点帮扶,累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7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000多个,帮助一大批薄弱镇村摆脱落后面貌。

  产业扶贫,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产业扶贫是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投入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84.97亿元。

  位于淮安市车桥镇的工业集中区扶贫产业园,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和“五方挂钩”单位帮扶资金1480万元,建设5栋高标准厂房,去年5月全部建成并对外出租,吸纳本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进企业务工,月均工资2500元。目前,该项目带动全镇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437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持续增收。

  在泗阳县庄圩乡王码村“扶贫车间”,126名女工在缝制足球,斗小片、装胆、封口三道工序环环相扣。“缝一个足球十多块钱,一个小时缝一个,每月能拿3000多元。”村民尹小荣说。村支书庄恒千介绍,在这个“扶贫车间”就业的126人,其中有22人是建档立卡户。

  底子差,抗风险能力弱,经不起折腾损失,是低收入户的共同特点。而“扶贫车间”不需要低收入户考虑资金、技术、生产和销售,只要有劳动能力就能实现无风险赚钱。

  “扶贫车间”已成为泗阳乡村扶贫的“标配”。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表示,低收入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无就业门路,无创业项目,无一技之长,也无法离家外出赚钱。县里动员县域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把扶贫岗位送到低收入户家门口。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脱贫的重要手段。10月14日,全省多地举办“就业扶贫行动日”专场招聘会。南京江北新区专场招聘会吸引27家企业,为各类有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000多个岗位。南京江北新区就管中心副主任刘超介绍,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有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

  劳动能力较弱的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帮扶对象。2016年7月,省残联在句容市茅山镇率先试点的光伏扶贫项目,如今在苏北6个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全面铺开。灌云县2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投入3300万元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以后,每个村每年增加约10万元集体收入。

  残疾人光伏扶贫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根据目前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测算,每度电可收益0.571元。句容市后白镇东湾村村民邢玉生家,是第一批试点光伏扶贫家庭。“政府补贴1.8万元设备费,自己贷款3000元,减去自家用电,仅一年,电费就净收入3500多元。

  “三保障”力推公共服务均等化

  粉墙黛瓦、飞檐套窗、竹篱小院……位于125省道北侧的盐城市盐都区花吉村,是新落成的新型农村社区。78岁的陈良德一家就住在100多平方米的小楼里,“这里环境好、配套全,跟住在镇上没两样。

  花吉村属于集聚提升型村庄,规划集聚334户,其中老村改造96户、新村建设238户,目前一期90户已建成。新村和老村一河之隔,风格协调,新老村庄共建共享污水处理、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室等公共服务项目。

  我省全面小康的短板在苏北,苏北的短板在农村。“破败萧条的农村无法留住乡愁。”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去年全面启动,省财政预拨101亿元专项资金,当年帮助10万农民改善住房条件。

  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提前解决后,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十三五”期间,聚焦“支出型”贫困、因病致贫返贫等突出问题,实施一系列特惠政策,逐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医院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患者只需在出院结算时交纳自付费用。”在泗洪县界集镇东方医院,患者只要在缴费系统上输入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身份信息,系统便能准确识别,并提示“先诊疗后付费”信息。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说,我省全额资助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出院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多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将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政策范围外自费比例控制在总费用8%以内。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近年来,我省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面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全面覆盖。“我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严格控辍保学。”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介绍,疫情期间解决贫困学生在线学习困难,共计发放流量补助约1500万元,惠及学生约23万人。(顾巍钟 朱 璇)

  原标题:我省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取得决定性成效 —— 走出江苏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