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擦亮“扬州工”品牌 政企商携手成立玉文化联盟

01.04.2021  18:33
长90厘米,宽56厘米,高56厘米,净重达150公斤的翡翠《螳螂白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苏馆的镇馆之宝。 扬州运河文投集团供图

  中新网扬州3月31日电 (记者 崔佳明)玉雕在江苏扬州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尤其自明清以来,即为中国三大玉雕重地之一,业界有“天下玉、扬州工”的美誉。然而,随网络销售等兴起,与很多传统文化产业一样,扬州玉器产业也遭遇到发展的瓶颈。31日,扬州运河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扬州玉器厂董事长、总经理李金兵称,2012年前后,扬州玉器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而今,只有当时三分之一。

  “三重原因导致现在的处境。”李金兵说,一是新销售模式的挑战。目前,直播等电商销售对包括扬州玉器等传统产业提出新的思考。二是疫情期间,扬州玉器产业受到不小的影响。以前,线下销售面对面,但转到线上之后,拼的就是规模和品牌。更重要的是,近几年其他城市发展很快。扬州玉器以大件著称,但近几年,小件市场发展迅速,对扬州带来很大挑战。

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扬州玉雕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目前,扬州工艺大师们的“山籽雕”与“链子活”在国内玉雕行业独具一格。 扬州运河文投集团供图

  “市场是品牌最好的检验,深挖市场是必然的选择。”发展的尴尬,让扬州玉器行业感慨颇深。一生与玉打交道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说,“论名头,扬州玉声名在外,但在市场发展中,我们却逐渐被追赶。

  面对市场的变化,如何打破产业发展瓶颈?李金兵说,政企商携手,扬州成立玉文化产业发展与协作联盟,在传承创新中繁荣“扬州工”。正如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继业所言:“文化传承需要坚守,如果没有坚守,那就失去了灵魂;文化传承也需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那就失去了生命。同时,我们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主动迎接市场、适应市场、改造市场、引领市场、培养市场,让我们的精品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扬州擦亮“扬州工”品牌,政企商携手成立玉文化联盟。 庄文斌 摄

  扬州琢玉工艺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随扬州城的几度兴衰,曾在汉、唐、清三代三度达到艺术高峰。尤其在清代中叶以后,玉雕师云集扬州、精品频现,其中以故宫珍藏的《大禹治水》山籽雕作品最为经典,扬州工艺师简约、自然的雕刻风格是中国“南派”琢玉技艺的代表。2006年,扬州玉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源共享,是联盟第一要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薛春梅说,打破地域限制,才能迎来发展。“和谈生意一样,过去我们开夏利,现在我们开宝马保时捷,组团出击,我们平台更高,一个大的业务,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还将成立基金,集中一定规模资金共同开拓市场,开发新品。”李金兵说,现代规模市场,资金至关重要,联盟除了设立发展基金之外,还将抱团出击,在融资市场,为产业发展拓路。

  为加强行业自律、共享扬州玉器资源,3月30日,20多位玉雕大师齐聚一堂,共同签署《扬州玉文化产业发展与协作联盟共同协议》,并就行业自律、资源共享、资金抱团、线上线下共同“走出去”,实现联展联销联拍、高端定制,打造“扬州工”的大品牌,探讨扬州玉器作品珠宝化、标准化、批量化和科技化等新路径,达成一致意见。

  “创新‘扬州工’,关键是人才培养。”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光说,传统上,玉器技艺是师带徒,这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承,但依然需要进一步激发“师带徒”新活力。“联盟未来将在技艺传承上发挥作用,并通过各种活动,让扬州玉器技艺深入人心。”(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