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智慧农机”建设成效显著

13.12.2016  17:19

  为加强“智慧农机”建设是贯彻农业部《“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初,扬州市农机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智慧农机”管理系统,在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推广数量大。在大型农业机械上安装智能监测终端是“智慧农机”一项基础性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全市64个乡镇70家农机合作社3168台农业机械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仪和高清晰度摄像头等智能监测终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6%。全市“智慧农机”推广数量规模居全省、全国第一,其中江都区推广1020台,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二是覆盖机型广。全市先后在大型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喷杆式植保机四种农业机械上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其中大型拖拉机2039台,乘坐式插秧机1011台,联合收割机106台,喷杆式植保机22 台。在拖拉机以外的机型上推广应用“智慧农机”,全省、全国尚无先例,扬州市是第一家。宝应县是全市唯一实现四种机型全覆盖的地区。 

  三是管理平台初具体系。随着智能监测终端的安装到位,全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智慧农机”管理平台71个,安装“手机APP”2442部,平台操作使用率达90 %以上。农忙期间,“智慧农机”管理平台已初步实现对作业农机具的定位跟踪、面积统计、质量检查、作业调度和进度分析等信息化监督管理功能。 

  四是数据应用有了新亮点。部分地区农机部门和农机合作社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智慧农机”管理平台上的各种数据,应用到农机作业补贴管理监督工作中。仪征市在秸秆还田作业面积核查工作中,采取“机手申报、平台监测、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发放精准化水平。该市壮禾农机合作社将“智慧农机”数据应用到合作社成员作业监督和收入分配中,发挥出农机好管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