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区首家“民族之家”展示馆布展

30.12.2014  18:46

  “56个民族56朵花……”说到少数民族,我们会想起他们的能歌善舞、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还有不一样的民俗风情。昨天,记者在市区少数民族居民较多的解放桥社区看到,社区这段时间正忙着筹建“民族之家”展示馆,预计春节后对市民开放。展示馆建成后,将成为我市首个社区自建的袖珍型民族展示馆。

  【建成啥样?】

  一张图读懂扬州少数民族分布

  昨天下午2点多,在解放桥社区“民族之家”展示馆,记者看到,馆内大致的规模、样式已初步规划完毕,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精心布置展示柜、书橱、文化宣传栏等局部空间。

  别看展示馆仅有几十个平方米的空间,里面规划的内容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南北面分布鲜明、很有层次感。一进展示馆,迎面墙上正中间放着一大圆盘,中间根据扬城地理位置分布,绘有“扬州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图”。从图中一看就能知道,目前我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邮,有7000多人,而城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广陵区,有2700多人。

  围着分布图,外围是56个少数民族的漫画人物,人物完全根据民族服装、饰物等象征不同民族特色的元素设计而成。展示馆南面,是反映解放桥社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诸如“腊八节回汉一家亲”、“民族文化艺术节”、“少数民族舞蹈”等为主题的内容,文化气息浓厚。

  天花板“讲述”刘细君故事

  抬头一看,天花板上有四幅画,以图片拼接形式呈现,讲的是三位汉家女子远嫁边塞少数民族和亲的故事。里面特别提到了扬州人“江都公主”刘细君远嫁乌孙,为国家安宁、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刘细君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公元前108年,西域乌孙国向长安送来聘礼,希望联姻,请赐一位汉室公主为妻。汉武帝想到了刘细君,一封诏书将刘细君封为公主,令其远嫁。刘细君来到乌孙国后,为乌孙国带去了汉朝的典章、礼仪、音乐艺人、百工匠人、生产技术、广陵风俗和汉代的葬制。除了刘细君外,展示馆里还有3幅画,展示的是著名的大唐文成公主和亲、昭君出塞的场景。“图中色彩、环境以及人物服饰等都是根据不同时代描绘而成。”社区工作人员小胡说,社区和装修团队对天花板设计也是想了很久。起初本想以典雅的白色为基调,但感觉太普通平淡,没有新意,最终确定以和亲的图片展示历史上的民族大团结。

  征集扬州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用品

  在展示馆的北侧,还有一块地方空着,这里将如何布置?社区工作人员小胡告诉记者,靠近展示馆门口的地方将设置成三层书橱,摆放“民族之家系列丛书”,有介绍56个民族习俗的,有讲述扬州地区民族故事的,也有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方便社区少数民族群众阅读。

  “这些书籍还在收集,题材内容既不重复,也要全面。争取在展示馆开放前呈现在居民、参观者面前。”最值得一提的是,书橱旁还将有块“玻璃展示柜”,摆放生活在扬州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饰品、日常用品。另外还将辟出一块,展示少数民族的服饰,每个星期不停更换,来几场“模特秀”,让参观者了解民族特色,身临其境感受民族文化。

  “目前,饰物收集这块还有些难度,辖区里有些少数民族居民,历经数代,一些世代相传的日常用品已经很难找了。”小胡说,她希望少数民族市民能帮帮社区,捐助一些实物。

  【为啥要建?】

  把扬州的少数民族特色展示出来

  作为一个社区,为何要花精力搞这么一个民族之家展示馆呢?解放桥社区主任谈志娟说,解放桥社区自2002年成立后,辖区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就在城区遥遥领先。从人口构成来看,与其他社区不同的就是“民族团结”特色。据统计数据显示,辖区居民回族人口237人,满族人口35人,朝鲜族29人。

  “近年来,社区建立了多支少数民族文艺队伍,但却缺少一个展示自己民族特色、和谐氛围的地方。”谈志娟说,早在今年上半年,社区就将展示馆建设纳入工作计划。结合手头的一些少数民族资料,借鉴外地社区做法,想了一些策划。经历一次次失败后,10月初,才最终确定目前的建设方案。“展示馆要有民族特色,不是光放几张照片就能说明问题的。”之后,他们确定好整体布局,又马不停蹄地搜集图片、简介等,下一步还要收集少数民族服饰、日常用具等。

  “打造展示馆已有两个多月时间了,现在就差细节了。我们希望把扬州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展示给大家。”据悉,“民族之家”展示馆将于春节后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