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小微企业融资:难在何处?路向何方?

26.05.2015  20:48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后劲所在。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仅占20%多一点。扬州市情况也与此大致相当。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小微企业负担沉重,步履艰难,融资难窘境进一步凸显。为此,扬州市委、市政府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2015年重点工作,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小微企业的减负政策的同时,积极开展“携手共进—服务小微企业”系列活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发展输入资金源头活水。             现状  终端对接遇堵  有水难解饥渴             自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小微企业融资,我市在银行考核引导、信贷风险补偿、担保费用补贴、掉头资金支持、创投资金投入、直接融资鼓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今年一季度末,扬州市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88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14.31亿元,同比多增23.9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上升4.62个百分点,高于省均5.38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70.98亿元,较年初新增28.83亿元,同比多增8.1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7.84%,增速同比上升2.55个百分点。             从宏观数据看,贷款余额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全市企业总数超过35万户,而且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现有信贷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从企业个体看,银企终端对接不顺畅,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小微企业规模不够大、制度不规范、抵押担保不具备等原因,政府虽有诸多鼓励扶持政策,但大多数小微企业还是只能站在金融机构的玻璃门外,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创投基金、发行债券等,面前都有难以跨越的“最后一公里”。           对另外一些小微企业而言,融资贵更是心头“难言之痛”。由于规模、成本、风险等因素,小微企业融资一般不具备议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往往上浮40%以上,乃至更高,有的还要再加上存款、银票、理财等,综合成本通常达到10%以上。更高的成本和风险还来自还款掉头。为了应对银行到期的贷款,企业往往通过小贷公司或民间高利贷短期筹措还款资金,但由于银行审批流程和操作等原因,放贷周期延长,增加了企业成本。以前曾有某企业掉头贷款300万元,却支付民间高利贷近80万元的极端情况。还有的企业还款后因信贷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难以续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难以为继。             原因  缺乏银企互信  融资方式单一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问题,虽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是根本在于缺乏银企互信,同时企业没有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制定融资方案,往往导致自身发展陷入困局。小微企业融资难具体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难在企业管理不规范。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看重资本快速积累,包括财务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还存在“两本账”,金融机构不能有效把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导致银行放贷趋于谨慎。           难在融资诉求不合理。虽然银行信贷仍是当前融资主渠道,但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而言,受资产、规模、盈利、担保等因素制约,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很小,而企业如果坚持银行贷款的融资诉求,最终往往无功而返。甚至有的企业虽然获得了银行贷款,但是未根据企业状况进行额度和时间错配,或者短贷长用,经常带来还款掉头压力。对初创期企业而言,股权融资应是获得“第一笔资金”的可行之道,而企业负责人往往看重当前利益,不愿意稀释自己股权,或是坚持较高的对价,让创投资金望而却步,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           难在风险收益不匹配。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同样要规避风险,追求收益。因为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小、收益低,工作量一样,风险系数偏高,往往不被银行及工作人员看重。而对银行而言,为规避风险,根据管理规范,放贷通常需要有效资产进行担保抵押,事实上抬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           难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由于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放贷成本和风险。同时,失信惩处机制不到位,逃废银行债务处置不够及时有力,使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比较谨慎。           难在担保机制不完善。近年由于经济下行,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受困,甚至出现萎缩,目前全市担保公司数量为28家,较高峰时期数量持续减少,仍在正常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更不足一半。而前些年盛行的联保、互保模式,近年来问题开始暴露,往往一家经营不善,多家企业受累。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微企业融资。           方向  健全信用体系  探索多元融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信用又是金融的核心。小微企业融资必须以信用为桥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多元化融资。           建立企业规范管理制度。企业的规范运营是获得资本认可的前提。小微企业虽然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却一定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为眼前小利所惑,而以规范赢得助力。企业实施“新三板”挂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目前,我市“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15家,有的挂牌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并不突出,却因规范透明而纷纷获得社会资本青睐。我市首家挂牌企业立德股份已引进两轮创投资金1500万元,康能生物、智途科技、阿尼信息等企业均在挂牌前后引入创投资金或是得到券商做市支持,而兴业银行等机构也正在积极与企业对接股权质押融资事宜。           积极对接多元化融资渠道。小微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阶段,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探索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场外市场挂牌等多种融资渠道。要合理确定融资方案。初创期企业可优先考虑引入创投基金,通过转让股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并获得资金支持。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时注意额度和期限的错配,避免集中还款压力。           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归并整合,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系统、社会综合治税平台系统、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涉房企业信息系统以及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信息分批有序归并整合,打造统一、开放的信用平台。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对信息信用分析挖掘,分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实现共建共享。完善失信约束惩戒机制,建立严重失信“黑名单”公示制度,把信用承诺、信用报告、信用审查等制度嵌入部门日常工作,政府专项资金申报、工程建设招投标、银行贷款、行业评比等工作中引用信用审查,奖优罚劣,支持诚信,加快建立我市信用管理制度应用和失信惩戒机制。           大力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改革创新形成倒逼机制,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重大机遇。要支持传统金融向互联网业态创新转型,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担保、小贷、创投等准金融组织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和家庭居民提供多样、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鼓励地方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申请有关业务许可或经营资质。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现代金融集团、各级政府平台公司探索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拓宽中小企业和政府重大项目融资渠道。           切实激活民间资本活力。以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为平台,搭建民间资本与小微企业对接的桥梁,让民间资本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积极营造天使投资文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人才创业,让一批社会有钱人成为天使投资人。完善民间借贷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民间借贷登记管理办法,顺畅民资进入小微企业的通道,使民间资本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努力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对已出台的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要强化贯彻落实,找准政策扶持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积极扩大政策执行的覆盖面。鼓励天使基金以及各类创投基金更多关注、投资本地小微企业,加快投资进度,给更多科技型企业以创业扶持。鼓励银行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鼓励法人银行机构采取投贷结合的方式,扶持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