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家是一棵树,过年捋遍根梢枝叶
过年,就是人生旅途中一年一度的驿站。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是全家欢聚,尤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扬州规矩,年初一拜本家,年初二拜娘家。初三开始,拜完舅舅拜姨娘,拜完姨娘拜叔伯。密集的探亲访友,奔走于各类聚会,令人刻骨铭心的是家,一个家,是一棵树。一趟年拜下来,好像从根到梢,把枝枝叶叶都捋了一遍。
家乡,就是亲人在的地方
今天是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和夫婿同行,俗称“迎婿日”。今年第一次到丈母娘家过年的刘冠霖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属于“错把他乡认故乡”的人。“我的父亲是江苏油田的职工,30年前,他从苏北连云港的一个县城小乡村走出,读了石油专业,参加石油会战,最终带着母亲在淮安洪泽县油田农场安家。童年至少年时期,我家从洪泽县三河镇搬到江都真武镇,后来又搬到邵伯镇,最终又搬到扬州。如今,父亲退二线了,我和弟弟都在扬州安了家。”
“我和妻子都是在不断的搬迁中成长,最终相遇。自小以来,我对所谓家乡,只有一个定义:亲人在的地方。”刘冠霖说。
年夜饭像拼图 拼出了一个家的历史
年的到来,应该从年蒸开始。扬州民俗专家王虎华说,扬州人,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着蒸馒头。馒头都是带馅的,有青菜肉的、萝卜丝肉的、豆沙的、糯米饭的,还有梅干菜的、马齿苋的。口味高低,都在各家做馅人的手艺。馒头要点红,是小孩子的事。有一个点、两个点,还有梅花点,红红白白的,如同日子浮动在蒸蒸日上的水汽中。
年蒸过后,重要的仪式就是祭祖了,老式扬州人家,中堂下面都摆放着条几,用来供祖宗。重视根源,回望来路,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承为了永续。
对于孩子来说,年的重要的仪式感体现在贴春联。“老少平安千秋乐”,他们在意的是,贴了红红的春联花炮就开放了。
当然,年的高潮是在年夜饭的团圆桌上。年夜饭又叫“团圆酒”“合家欢”。家中亲人,无论旅途多么困阻,也要千里迢迢赶回来,吃上这一顿。年夜饭像拼图,拼出了一个家的现在,也拼出了一个家的历史。王虎华告诉记者,年夜饭中还有几样素菜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豌豆苗、豌豆,扬州又叫做安豆,炒上一碟安豆苗,取意“平平安安”。其二要有水芹菜,期望新年的生涯能“路路通”。其三是豆腐,有了豆腐,来年能够“陡富”。
辞去银羊奔跃的一年,迎来金猴欢舞的新年,扬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有步履匆匆赶回家团圆的儿女,也有在扬州体验中国年的外国留学生……来自马来西亚的学生彭颖欣今年是第一次在扬州过年,“虽然没有家人在身边,可是老师、学生团聚在一起的感觉也很棒,今天还吃到了正宗的淮扬菜,感觉很幸福。”(完)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