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规划首由国务院批准 未来城市新格局:两廊三轴五区

07.11.2015  14:01

  昨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批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原则同意《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记者昨从市规划局了解到,该规划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也是首次由国务院批准的总规。规划为扬州的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有什么样的特点?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刘雨平作了解读。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此轮规划将扬州的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的主要职能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人文、生态、精致、宜居为特色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市域范围现状总人口为51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0.05万人。到2020年,全市人口达5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390万人。沿江地区由扬州、仪征城区及城镇构成的区域范围内城乡人口约为300万人。

  中心城区现状总人口149.5万人,规划2020年人口达到2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米。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中心城区划定64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城市开发边界。

  发展方向

  东西聚合、南拓北优,构建“一带一轴”城镇体系

  规划明确扬州的城市发展方向为“东西聚合、南拓北优”。

  东西聚合:构建东西快速交通系统,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古运河与芒稻河之间的中部地区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快老工业企业“退二进三”。

  南拓:优化完善扬州南部沿江地区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同步建设居住生活配套设施,强化产城互动发展;江都港区以大桥镇及沿江开发区为载体,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同时加强生活居住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工业为主导、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江都城区重点向南发展,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完善公共设施。

  北优:优化完善扬州维扬经济开发区、蜀冈新城地区、城北地区、江都老城区北部地区用地布局。

  规划还明确了扬州的市域城镇体系。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带一轴”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带”为沿江城镇带,“一轴”为淮江城镇发展轴。市域范围内形成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结构体系,包括:1个人口为210万的II型大城市——扬州,3个人口在30万—40万的I型小城市——仪征、高邮、宝应,13个重点镇,28个一般镇。

  空间结构形态

  构成“两廊三轴五区”的整体空间

  规划明确扬州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廖家沟、夹江、仪扬河等区域性水系为生态隔离廊道,合理划分城市组团。以文昌路公共中心轴、瘦西湖-古城-古运河文化轴、江都南北发展轴为纽带联系各个分区,构成“两廊三轴五区”的整体空间,形成绿水楔入、有机分隔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两廊

  江淮生态廊道:以廖家沟及芒稻河、高水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壁虎河、京杭大运河等淮河归江水系及其滨水防护绿地构成城市东部地区南北方向重要生态廊道,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清水通道,有机分隔了中部与东部分区。

  仪扬河-夹江生态廊道:以仪扬河、夹江及其滨水防护绿地构成城市南部东西方向重要生态廊道,将南部和东南两个以工业为主的分区与中部、西部、东部三个综合分区有机隔离。

  -“三轴

  文昌路公共中心轴:西至扬溧高速,东至京沪高速,总长约27公里,联系了市级商务行政中心、休闲旅游核心区、东西城市副中心以及东西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设施集聚廊带,也是东、中、西三个综合分区间的主要客运联系通道。

  瘦西湖-古城-古运河文化轴:北起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南至瓜洲,是联系“两古一湖”扬州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轴线,展现了扬州城市演变的总体脉络,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轴线。

  江都南北发展轴:以新都路和龙川路形成江都联系主城与沿江开发区的南北发展轴,连接江都老城、东部副中心、滨江新城中心和大桥片区中心。

  -“五区

  中部分区:东至廖家沟、南至夹江—吴州路一线、西至扬子江路—槐泗河一线,北至扬溧高速公路,区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综合功能区,是城市商务行政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所在地,扬州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特色集中体现的区域,“两古一湖”休闲旅游核心区域。

  西部分区:东至扬子江路-槐泗河一线、南至吴州路、西至扬溧高速公路,区域面积81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综合功能区,科研教育与商务会展业重点发展区域,西部客运枢纽所在地。

  东部分区:东至京沪高速及南延线、南至夹江、西至廖家沟、北至扬溧高速,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综合功能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所在地,衔接“两古一湖”传统旅游区与邵伯湖生态旅游区的重要节点。

  南部分区:东至夹江、南至长江、西至扬溧高速公路、北至吴州路一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区,适度发展旅游度假产业,作为古运河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分区:东至市界、南至长江-夹江、西至京沪高速南延线、北至沪陕高速,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制造业集聚区。

  更多规划

  综合交通

  客运以高等级公路客运为主体,轨道交通为补充,逐步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航空客运起步发展;货运以公路为主体,积极提高水运和铁路比例,逐步开展航空物流业务。

  -强化通道。以宁通通道和连淮扬镇通道为对外交通和市域交通通道,以镇扬宿、宁扬盐为副通道,构建“两主两辅”综合交通骨架。规划建设扬宿高速、宁盐高速。

  -多元发展。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扶持航空运输发展,发挥水运交通优势,促进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构建枢纽。规划在扬州中心城区建设以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地面机动化交通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扶持扬州泰州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各县市依托自身交通网络构筑服务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与主枢纽共同构成市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历史文化保护

  规划形成“一带四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框架。

  一带:大运河扬州段,南北贯穿扬州市域,同时串联起沿河年代各异、规模不等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区:包括扬州片区、高邮片区、仪征片区和宝应片区,其中扬州片区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为重点保护片区。

  绿地布局

  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市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3000米,区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2000米;居民出行步行5—8分钟到达小区游园,步行10—20分钟到达居住区公园,自行车10—15分钟到达区级综合公园,20—25分钟到达市级综合公园;老城区结合环境整治和街区更新,统筹安排小型街头绿地。

  规划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约2100公顷,绿地率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0平方米。

  规划全市性综合公园8个,一般结合水系和自然地貌进行布局,用地规模较大且用地完整。

  规划区域性综合公园16个。

  【专家解读】

  此次城市总规为何由国务院批准?

  2010年起沿海发达城市及重要的中等城市总规要由国务院批准

  扬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刘雨平介绍,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3年,扬州前后分别进行了3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修编,本轮总规从2009年开始编制。

  以往,只有省辖市、直辖市的总规由国务院批准,其他城市一般由省政府批准,扬州也是这样。2010年,国务院要求沿海发达城市及重要的中等城市总规要由国务院批准。2013年,扬州调整后的总规正式报国务院待批,其间根据国办和住建部要求,多次对文本进行了完善和提炼。

  “从此轮总规的批准情况看,国务院对扬州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等的做法是认可和肯定的,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好!”刘雨平表示,总规获批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规划集中管理,重视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风貌塑造,创造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和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市域范围

  扬州人口现状及规划

  目前,总人口为51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0.05万人。

  到2020年,全市人口达5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390万人。

  中心城区

  目前,总人口149.5万人

  到2020年,人口达到210万人

  -记者姜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