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四举措创新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扬州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着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健全文化服务机制、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努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
一是完善文化设施便民。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点,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建成“市有四馆、县有两馆、乡镇(街道)有一站、村(社区)有一室”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扬州市文化馆以专家评分第一被文化部表彰为2015年全国优秀文化馆,全市7家文化馆全部列入国家一级馆,“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入选创建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高邮市入选第三批省级示范区建设名单。全面建成市、县、乡镇、村四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完成有线电视“户户通”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邮市三垛镇文化站被中宣部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都区“种文化志愿服务繁荣农村文化”项目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工程荣获“鲁班奖”。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惠民。围绕促进城市和市民“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培育了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成为提升先进文化引领力、核心价值凝聚力的有力抓手。打造“绿杨”系列活动,推出了“绿杨人家”社区艺术节、“绿杨风”群文新作调演。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百场公益演出、“扬州之春”艺术周、周周看扬剧、市民开放日、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社区、社区曲艺书场、高雅艺术进校园、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等集群式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超过2万场。着力打造书香城市建设“扬州样本”,全面促进全民阅读,圆满承办了第六届江苏书展,参展观众28.1万人次,总销售额2084.8万元,办成一届充分展示扬州25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名城水平的“阅读的盛会、读者的节日”;举办了两届 “朱自清读书节”,我市入选首批省“书香城市”建设地区,4户家庭获颁全国“书香之家”。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扇文化活动月、世界绿色设计论坛•非遗展示、江苏书展文创产品展销等广受欢迎和好评。宝应县荷藕节、高邮市环高邮湖歌会、仪征市枣林湾之春、江都区送文化大篷车、邗江区春江花月夜、广陵区社区周末剧场等文化活动各具特色、深受欢迎;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效果显著。邗江区以“琴筝”项目被文化部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是打造文艺精品育民。通过创排打磨文艺精品,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让主旋律、正能量、真善美铸就城市精神、浸润市民百姓。3个剧(节)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一批优秀文艺剧目荣获国际木偶艺术节“最佳剧目奖”、曲艺牡丹奖、木偶金狮奖等国家级奖项,36幅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工程和展览。实施扬州市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一期)——庆祝建城250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省内地级市先河;编创大型音舞诗《千古风流》等剧目,创作推广15首城庆歌曲,彰显了城市精神和时代精神。举办了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扬州国际音乐节等重要活动。扬州曲艺、木偶、扬剧,以及群众文化团队大规模大范围“走出去”,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了地方文化艺术风采。一批优秀出版物入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项目群,获评美国印制大奖班尼奖(Benny Award)、中华印制大奖等。一批优秀广电节目斩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城市广播电视台生态文明电视大赛优秀奖等。
四是壮大文化队伍强民。牢牢抓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核心,把文化“种”在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里,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中提升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动力和活力。大力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全市共有6支省级特色文化团队、56支市级特色文化团队;每个县(市、区)有50支以上文化团队,各乡镇(街道)平均有5支以上文化团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群众特色文化团队有677支,普及性群众文化团队有1300多支,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生动局面。积极选树典型、表彰先进,去年评选出21支“优秀文艺团队”、5项“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着力发展传统文化项目,我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9项、省级项目61项、市级项目202项,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了江都舞龙、高邮民歌、邗江板凳龙、花香鼓、宝应黄塍跑马等各具特色的传统项目,成为了孕育特色团队的温床。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常态化举办全市文化干部培训班、戏剧曲艺创作人员讲习班,夯实了文化建设的基础,拓宽了文艺创作的源头。
(扬州市文广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