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化工园区一滴水的旅程:从污水到清水活水

21.04.2016  12:53

  汩汩诞生于扬州化工园区的一家工厂,它是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一滴污水。和其它小伙伴的命运不同,汩汩的归宿不是黑臭河水,而是园区内清澈的小河。

  “生态工程既是‘面子工程’更是‘里子工程’”,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对一个城市而言,市中心的景观河是“面子”。要探究治水的真相,化工园区最有看头。为了“清水活水”,古城扬州可算是任性。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论项目投资金额多大多诱人,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坚决不许进入化工园。” 扬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姚苏华向记者透露,“十二五”期间,扬州化工园先后召开12次专家预审会,对89个项目进行预审,通过项目13个,通过率仅为14.6%。

  来自扬州市环保局权威数据表明,扬州10年间累计关闭(变更)各类小化工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比重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26.4%、2010年的17.7%,下降到2015年11.0%。

  据扬州市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庆山介绍,园区专家评审团曾将南京一家化工公司10亿元的项目拒之门外。原因就是,这个项目生产过程可能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且产生较多SO2废气,环境污染较大,因此项目被否决。这支由发改、经信、环保、安监及高校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队伍,就像一道环保屏障,负责对化工园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及拟入园建设项目进行预审。

  将一个数亿的项目拒之门外依据何在?扬州市环保局负责人道出了个中原因:评审标准可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这就是 “四个不引”,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不符合准入门槛的项目不引,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引,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不引。

  对新建项目格外挑剔,对原有的化工企业也不手软。2010年,江苏掀起化工行业整治风暴。根据当年发布的《全省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凡在主城区、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化工生产企业一律搬迁到化工园,不能搬迁的将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此,扬州不仅决心大,还将此作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扬农集团、联环药业等大型化工企业退城进园,其他4家则关停。

  光有源头的严格把关还不够,化工企业的生产逃不过污水处理这道关。而就是这个过程,让汩汩洗去污浊,变成阳光下一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在化工园附近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记者实地发现,进水口的污水,黑得发亮,散着异味。经过格曝气沉砂池、栅集水井、污泥浓缩池、人工湿地等多道工序后,再看出水口,是一道清澈见底的溪流。

  在扬州化工园内,一张总长42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串起园区内所有的化工企业。汩汩和数以亿计的废水经预处理后,通过专用明管,输送至日处理规模达4万吨的青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王庆山告诉记者,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4万吨,实际处理污水达2.5万吨,总投资4.8亿元的三期工程正加紧推进,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0万吨。

  在亚东石化(扬州)有限公司,监测室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废水经处理后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数据。“你看,废水经处理后的氨氮含量是0.2212mg/l(每升毫克),COD是16.60199mg/l,大大低于5mg/l和50mg/l的国家标准。”该公司副总理李春雄跨步跑到污水处理处,从出水口接上半量杯的水,这杯水无色无味,与纯静水无异。

  既要预防也要主动出击。2015年,扬州化工园区投资2300余万元开展启动区内“四沟一河”清水活水工程,精心打造古胥浦河观光带。与此同时,园区还高标准规划“绿肺”——龙山森林公园,加速推进企业生态补偿,园区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该园区内企业环保设施年均投入达5000万元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扬州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生态和文化一样,是扬州这座城市的‘第一品牌’、‘第一特色’、‘第一资产’。”4月12日,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在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时动情地说,“良好的生态,既是‘老天爷’给扬州的宝贵资源,也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委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第一责任’,是今人对子孙后代的‘第一责任’,也是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源头的扬州对国家的‘第一责任’。

  有了扬州人多年来上下一致坚持“源头防污+铁腕治污”,汩汩便成了建设绿色化工园区的幸运儿。 

  (顾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