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已不适用扬州人 78.8岁已是寻常事
中国江苏网1月20日讯 扬州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8岁,比全国、全省分别高3.8岁和2.2岁,居民年住院率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全省2个百分点,慢性病发病率低于全国6.4个百分点、全省2.2个百分点,标志着扬州民生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市委书记谢正义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78.8岁,这是“十二五”扬州人均期望寿命。5年前,这个数字只有74.8岁,现在比5年前高出4岁。同1990年数据相比,现在比25年前高出8.4岁。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扬州人均期望寿命增长速度最快,近5年的增长速度,与1990年到2010年20年的增长速度几乎相当。
抽象的数字,画出了实在的曲线,记录着我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的刻度。国民健康指标的改善,意味着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正得到越来越好的维护。
一组数据
人均期望寿命近5年增长最快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扬州人均期望寿命为78.8岁。而同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5岁,江苏省为76.6岁。去年,居民住院率为12.5%,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4.9%。
扬州人均期望寿命78.8岁,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2.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33‰,居民年住院率12.5%,慢性病患病率26.7%,医药费用下降15%以上……“十二五”期间,扬州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扬州人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上升为78.8岁,5年增长了4岁。从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1990年为70.4岁、2000年为72.92岁。这表明,25年来,我市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8.4岁,15年来增长了5.88岁。近5年的增长速度,与1990年到2010年20年的增长速度几乎相当。
市政协委员、市疾控中心人员陈志华说,人均期望寿命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现阶段每个人如没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他认为,我市人均期望寿命逐年增长,一方面反映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市民医学常识、自身体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百岁老人数量近5年增长最猛
扬州百岁老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百岁老人已达157人。2013年底全市有131位百岁老人,2014年底有150位百岁老人。而在1987年,我市百岁老人只有4人,到2000年的时候,也才有37位百岁老人。百岁老人数量在“十二五”期间迅猛增长。
市人大代表、市民政局局长张俐表示,扬州生活环境好了,市民休闲方式多了,人的心情也就好了,尤其现在扬州打造“宜居宜游宜创”城市,城乡环境越来越好,百岁老人数量呈增多趋势。
张俐说,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扬州市也是较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近年来,扬州市民政局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成集政策咨询、为老服务、产品展示、居家养老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家庭样本
人生七十古来稀已不适用扬州人
在邗江区冯庄社区春晖苑,住着这样一户大家庭。男主人叫钱晓光,与妻子同龄,都是42岁。父母也与他们一同住。
“母亲今年71岁,父亲72岁。”钱先生说,在20年前,很多人都觉得“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家能有一位老人活到80岁,就算很长寿了。可如今,这样的观点早已过时。“现在哪家没有老年人,老年人活到七八十岁那是很常见的。”几十年前老年人到了70岁就老态龙钟,很少出门活动了,可现在老年人身体好着呢!
钱先生父亲说,他和老伴整天闲不住,社区一有活动就参加。“我们还上老年大学,认识一帮老年朋友,一起打拳、下棋,生活很丰富。我的父母只活到60多岁,那时候老年人缺乏健康意识,很少去医院体检。”他说,退休后,每年都接到退休老人体检通知。“社区有健康档案,现在感冒发烧在社区卫生室都能解决。”
记者调查
78.8岁的人均期望寿命
是如何实现的?
1
医疗卫生措施保障市民健康
“5年来,扬州人均期望寿命增长了4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市人大代表、市卫计委主任黄为民表示,这与市委、市政府把医疗卫生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有关。
“十二五”期间,扬州多项医疗卫生工作位于全省前列:率先打造“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实现市、县、乡120急救系统三级联网运行;率先启动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苏北医院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5年来,市民得到的实惠前所未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2010年的20元增加到40元,免费实施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百姓拉起防病网。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在全市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占各级各类门急诊比例达49.7%。全市所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药费用下降15%以上。
2
优待福利政策让老人更长寿
市民平均寿命越来越大,得益于我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老年人优待政策。市人大代表、市民政局局长张俐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数达98家,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由2011年的21.5张增长到33张,护理型养老床位数10352张占总床位数30%;社会力量举办机构床位数5494张占总床位数16%。
去年,我市又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提高全市9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标准,90-94周岁的老年人提高至每人每月230元,95-99周岁老年人提高至每人每月26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去年,共为全市13.96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11286万元。
民政部门调查显示,我市97%以上老年人还是喜欢居家养老。市民政局局长张俐介绍,近年来我市在社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成集政策咨询、为老服务、产品展示、居家养老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为全市7600名高龄、困难老年人和其他社会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定制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36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城镇全覆盖、农村覆盖率90%;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3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61个。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达98家,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由2011年的21.5张增长到33张。
3
公园多环境美
休闲健身利长寿
“扬州生活环境美了,体育休闲公园多了,市民休闲方式多了,人的心情舒畅,扬州人当然健康长寿。”陈钢一语道破健康长寿秘诀,这也是百岁老人挂在嘴边的话:环境好、生活好、精神好、人长寿。
目前,我市也在推进公园体系建设。据了解,全市各地纳入今年民生“一号文件”的有55个生态体育休闲公园,目前已有22个开工,其余33个将在今年陆续开工建设,这些新建扩建改造的公园,可直接惠及400多个小区、120多万居民。目前,全市已经有126个公园,其中综合性公园31个、专类公园46个、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30个、社区公园17个、公园绿地2个,公园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展望未来
“十三五”将构建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我市将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外,还将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政策扶持力度。此外,对连续两年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工作的从业者,将获得不同额度的奖励。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构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市民政局副局长陈晓星介绍,按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将覆盖城乡所有老年人。
健康专家
空气好医疗有保障,当然健康长寿
“影响人的健康长寿有5大因素,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医疗条件、生活方式。”苏北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旭东说,除去遗传因素外,其他四大因素,扬州都占优势。
自然环境方面,扬州空气质量优良,绿化覆盖率高,年降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日照充足,市民喝着干净水、吃着放心菜、呼吸着新鲜空气,这些对健康长寿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社会状况方面,扬州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让老年人享受优待福利政策,无后顾之忧,更利健康;医疗条件这块,各种医疗保障措施,让很多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和早期发现得到控制;生活方式方面,扬州这几年打造书香城市,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保障舌尖上安全,让更多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当然有益健康。
记者阿龙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