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小学开设哲学课 拔苗助长还是教学回归?
扬州梅岭小学西校区的李吉银副校长完全没想到,这个暑假自己学校突然“火”起来了。学校决定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在各年级开设哲学必修课的决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热烈讨论。记者日前请他解释了此项决定的初衷,并回顾了该校韩莉梅老师的第一堂实验课《幸福》。
孩子的认知,有时更接近哲学
李吉银提议开设哲学课的初衷来自于每学期大量的听课。“我每学期都要听很多课,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他们很善于揣摩老师的意思,回答提问基本都正中老师下怀,却很少有真我表达,孩子们缺少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规教育的一个弊端:目中无‘人’,课堂里没有孩子这个主体,但课堂、知识本应该就是‘因你而存在’。”如何让孩子们学会主动思考,勇敢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知,促成了儿童哲学课的尝试。
在讨论新课程设置时教师间也产生了分歧。有的教师提出,哲学话题太艰深,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能力。李吉银认为,“我们说到哲学就觉得高大上,其实生活里无处不哲学,在我们小学课本里也经常有小哲学课文,比如我们四年级课文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讲的是‘给予比拿愉快’的话题。给孩子们讲哲学,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的回归。”
“开不开课其实没什么,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才是最关键的。为此我们6月份开始了教师培训,大家为一个哲学话题共同研究商讨课件。六年级课程设置上有一堂《爱情》,一开始老师们羞答答觉得这个话题不应该在小学出现。其实现在小孩成熟发育早,男女孩传纸条并不鲜见,我们需要通过哲学课让孩子们觉得爱情很美,但需要等待孕育到足够承受它时,再去摘这个果实。”
首堂实验课:幸福是什么
该校六年级资深语文老师韩莉梅老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7月20日她开了第一堂哲学公开课——《幸福》。她带进课堂一本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绘本:德国人尤塔·鲍尔的《幸福》。这本不过百字左右的绘本描述了一只羊每天的平静生活。问孩子们你们觉得不幸福在哪?有的说被老师揪到办公室训不幸福,同桌比自己好看不幸福,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幸福。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很快发现了平时被自己忽视的幸福:“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是幸福;身体健康很幸福……”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让韩老师记忆深刻,“他说能在大自然里奔跑就是幸福。”这堂课让韩莉梅很感慨,其实现实中的成人包括她自己都开始丧失了感受和发现的能力,对身边的这些小幸福熟视无睹,负面情绪随处可见。课上孩子们还总结了大人的不幸福来源:生存压力大,喜欢比较,欲望多。当然这堂课并没有局限在让孩子们沉浸在“小幸福”的寻找中,韩老师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逐渐拓展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不幸:贫困、疾病、战争。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这些内容一点也不生硬艰涩,甚至一个不擅表达的孩子在这个话题中成了“麦霸”。“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的孩子能否接受,关键是我们如何教”。
这堂哲学课实际上是一场无拘无束的聊天,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通过交谈和相互间的讨论激发,我们希望孩子们有思考,让他们自己教会自己。但不排除我们也可以引导一些话题。”对这堂课的效果,李吉银认为“可圈可点”,“我们并不指望今天种下一个种子明天就能开花。目的是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启动孩子思考的引擎。”
网友点赞:我觉得还开晚了呢
对小学开设哲学课,网友喵啊呜说:“不是应不应该,我觉得还开晚了呢!我们总是问孩子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却很少问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哲学从来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认为一说到哲学就是形而上理论的人,本身就不懂哲学。”家有五年级娃的家长“翘楚”表示:“哲学本来就是与智慧有关的学科,与其让孩子整天泡在枯燥的题海中,不如让他们有时间抬起头来离智慧更近点。”不过网友“老小孩”说出了担忧:“只怕老师自己还不清楚的话题,再让孩子去领会更是一团乱麻。”哲学专业毕业的网友“水边”也认为,“国外开儿童哲学课的国家不少,以前书店还有翻译过来的国外儿童哲学教程。不是反对此举,关键是怎么教,我对这个学校怎么有把握教得得当表示担心。”(汪 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