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城市群国际咨询会系列报道1:周牧之:人口聚集才能带来更开放高效的“流空间”

09.10.2017  13:05

 

      (来源:新华网)在人与城市同生共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为城市提供着各项事业所需的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需求动力,并于其中拉动消费、碰撞思维。

  提升扬子江城市群的辐射力,人口密度与由此带来的集中化生产正发挥着不可限量的能量。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际咨询会上,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认为,说到底,城市群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的发展。人口集聚,才能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DID区:人口密集是城市的热度与心跳

  DID,即人口密集地区(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人口密度在5000人/每平方公里以上,即可被视为DID地区。城市DID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吸引人才、产业、资源聚集的能力成正比,做强DID,也影响着城市的辐射力。

      东京都市圈总面积1万3千4百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则多达4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GDP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一半。

  以东京为例,在城市化浪潮中,东京的DID人口比率已高达98%,东京大都市圈人口密度在世界前列。大规模人口聚集,形成东京湾地区经济的特色:体量大、多样性强,政治的、商业的、科研的,各种功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叠加效应,总体效率非常高。也就是说,人口大聚集带来的好处,是长出了很多在没有密度、缺乏人口的地方长不出来的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即聚集经济。

  做强DID区:提升扬子江城市群的“磁性”与“粘性

  那么,DID地区效应在扬子江城市群的表现如何呢?一组数据或许可以帮助分析,南京所有DID地区人口总数为561万,苏州536万,但上海所有DID地区总人口为1871万人——比南京与苏州的总和还多出一倍。

  DID区正成为城市的热度,在人口对经济产业的需求刺激下,从上海长出的金融经济、知识经济、高端服务业经济、总部经济的体量十分可观。就总部经济这一项来说,213家主板上市企业把总部选在上海,而整个扬子江城市群里的企业总部数为94家,尚不到上海的一半。

  

      总部经济是陆家嘴金融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陆家嘴金融城还将借助自贸区平台,加大招商育商力度,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使更多中国总部、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落户陆家嘴。

      江苏制造业走在全国前列,扬子江城市群是典型的由工厂经济发展起来的城市群,在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同时,也必须要看到,园区常住人口稀薄的情况依然存在。工业人口占比高的同时,南京、苏州两市一年获得的专利申请授权不到600项,上海获得的专利授权则高达2200项。因此,扬子江城市群在保证工业人口数额的同时,也要注意“招才引智”。江苏做到了制造业的“大出大进”,但是人的“大出大进”、由人口流动带来的知识交流、创新经济还待更上一层楼。

  周牧之认为,城市建设,一定要追求人口的集聚性发展,尽量形成更多的DID区,让DID区成为经济交流的前提条件。服务业、研发、信息产业等今天已经成为引领城市新一轮大发展的驱动力。这些领域与开放、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球性的人才交流在经济活动中变成很重要的因素。扬子江城市群需要“吸引人”、“留住人”,在人口增加、经济需求也水涨船高的基础上,尤为要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并将高端人才安置在DID区发光发热,打造人才密集、要素聚集、成果富集的创新型城市群。

  那么,利用人口聚集的经济效应后,扬子江城市群要打造怎样的城市空间?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空间”所代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为信息、技术、物流、人才等各种“”的交汇地,是进入世界经济最便捷的通道。因此,要加快南京、苏州等中心城市建设,完善提升核心功能,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门户城市、全球“流空间”的重要节点。

   扬子江城市群实践:筑巢引凤来,播种创新梦田

  龚斌于200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石油工程博士学位后,将创业的目光锁定在南京。2012年,龚斌入选了南京市“321引进计划”,2013年,他在南京创办了南京特雷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邺区在过去几年,区级财政共兑现人才创业扶持资金达1.82亿元。其中,2016年已为40名区级高层次创业人才兑现创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当年人才企业销售额达20亿元。(新华网施汉/摄)

  转型升级的新城建邺,成为跳动着创业因子的生态绿地。令龚斌感动的是,在完备的人才政策之下,落户南京建邺区的一系列程序推进既迅速又便捷:政府不仅实行区领导干部与人才的“一对一”联系机制,由专门同志联系对接人才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还在公司创办之初困难时,及时拨放了200万扶持资金,并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公司走上正轨之后,政府还不时地给予融资指导和税收建议。如今,“特雷西”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已填补了目前国内常规及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器的空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近年来,建邺区将人才企业培育扶持、创业生态优化、推动众创空间建设纳入打造创业环境的政策内容,并更加突出对高端人才扶持。在“创业南京”英才计划的基础上,建邺区级配套政策随之而来,高端人才除享受市级扶持政策以外,根据人才类别和创业绩效,还将进一步享受区级额外的10万—5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近年,建邺区本级财政共兑现人才创业扶持资金1.82亿元,2016年建邺区人才企业销售额达20亿元。人才企业营收累计超1000万元和纳税累计超100万元的优质孵化企业达20家。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名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转型,苏州已经坐上全国工业总产值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第一大地级市的交椅。(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新华社记者在《苏州工业园区:以开放创新赢得持续发展活力》一文中提到,在苏州,有人形容苏州工业园区的开放合作模式是“狮子滚绣球,好戏在后头”,人才是“狮子”,项目和资本则是“绣球”。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常务副主任蒋卫明说,国际化的人才环境是开放创新生态的基础。园区与2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搭建的国际化办学平台,为本地提供了10多万国际化人才。

  国内外人才带来的项目与资本,碰撞的结果是国际化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园区生物纳米园的负责人庞俊勇看到,国际化生产要素已在园区实现自由对接,这也让园区成为国际生物产业话题的参与者和设计者。

  “人才、资本、企业与政府服务的有效融合,正在园区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为开放创新奠定基础。”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说,未来,园区不仅要成创新高原,拥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更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稳坐创新高峰。

   分享上海让南京与苏州在开放中更高效

  从国际上看,每个城市群都有自己的核心城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核心是纽约,英国中南部城市群的核心是伦敦,而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则是上海。那么,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是以南京特大城市为核心,还是以南京、苏州为“双核”,或是以上海为主核再打造若干副核?

  结合城市地理区位、实力和首位度,周牧之认为,聚集茂密的DID区,上海的城市功能也发达完备,已经具备世界性中心功能。扬子江城市群毗邻上海,在发展中,需要分享上海的世界性中心功能,比如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投资、港口、贸易、政府管理等领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经验,营造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另外,还要建立第二、第三中心城市——南京与苏州。作为扬子江城市群中DID区体量出色的两座城市,将更快享受到“流空间”因开放而带来的多样性,而多样性则是效率的源泉。如今,服务业、研发、信息产业等已经成为引领城市新一轮大发展的驱动力。这些领域与开放、交流密不可分,全球性的人才交流也在经济活动中变成重要关键的因素。让扬子江城市群本身成为最大的开放载体,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借鉴复制上海等自贸区建设经验,加快建立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让南京、苏州两地的建设的频度更高,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