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粮食流通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并与之相匹配的一种新型业态。当前,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新体制在全国基本确立,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这为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
2、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就扬中粮食生产而言,由于工业化程度较高,再加之地少人多,农户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粮食转化率低,商品化程度较差,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唯有集中粮食生产或粮食加工的资源优势、信息优势、科技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进粮食规模生产和优质专用粮食的发展,形成“公司+农户”,或“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体系,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由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品出路,并在生产技术上进行帮扶,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规模经营,连片生产,推行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增强粮食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粮食产业化经营以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模式显现,克服了一家一户传统粮食种植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益的不合理现象,可以有效降低粮食生产 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由于龙头企业对农户在价格、政策、需求等信息的及时提供,拉近了农民与市场之间距离,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增加了种植在市场供给中的平衡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不仅可以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粮食品种,还能够实现优质优价,实现种植收益的最大化。此外,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下,农民还可以分享到粮食流通和加工环节带来的利润,进而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扬中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建立起粮食收购、储备、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国有粮食企业具备粮食仓储能力,能够满足全市粮食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特别是粮食系统历经艰难的改革改制,已经完成了改革改制任务。现在,历史包袱已经甩掉,新的公司已经组建,新的机制已经运行,呈现勃勃生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扬中粮食加工企业现有的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品牌不响、特色不突出、产业链不长、辐射面不广等问题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
1、粮食地位不够突出。扬中是典型的工贸城市,近年来,随着工业项目的加快推进,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结构调整的力度有所减弱,粮食的地位正在衰退。
2、粮食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粮食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 加工成大米,米粉、米饼、糕点等精深加工用粮占比例很小,精深加工项目很少。
3、企业不大、实力不强、品牌不响。粮食加工企业布局分散,私营小米厂较多,规模偏小,对现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粮食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品处在初加工档次上,知名的粮油品牌少。
4、产业链条不长。粮食生产、购销、储运、加工等环节多数还处于分割状态,市场与生产脱节、种植与加工脱节,缺乏多向性的连接。从横向看,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数量少,附加值含量偏低,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从纵向看,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率偏低,目前相当比例的粮食 是以原粮投入市场的,粮食加工转化率大约在20%左右,粮食比较效益低。
同时,产业化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三、扬中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存在或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或措施,才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中,进一步提高扬中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切实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1、强化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应重视优质粮食品种生产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当前应做好调查和优化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的布局,淘汰一些常规粮食品种生产基地面积,扶持建立一批优质稻生产基地,使之规模化、专业化,通过统一供种,管理科学化,“一地一个品种”的形式,强化基地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为创建优质、高产名牌品种和优质精深加工产品奠定基础。
2、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推进科技 进步的最佳经营组织形式,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粮食这一纽带连接农户和市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大小,直接决定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应鼓励和扶持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其规模,增强其实力,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能凭借自身的人才、技术、信 息、网络、品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优质性粮食产品,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使粮食产品增值,农户增收。
3、强化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为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而这种支持应始终贯穿在产 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生产为基础,建立相对稳定优质品种育种、繁种和供种体系,突出优质品种的专用性,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环节,要做好配套的产业化服务和市场开发,为粮食产业化的生产与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4、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粮食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农业生产,而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教育广大农户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粮食优质意识,引导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粮食品牌,农业信贷部门应增加对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政府应对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示范基地,订单粮食农户法制知识培训,企业品牌建设和 市场开拓,以及产品的加工技术更新,给予补贴支持、税收减免,以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扬中市粮食收储中心 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