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造e时代“预防直通车”

15.09.2015  11:39

  日前,江苏省南京市首个“廉政邮箱”在南京市邮政分公司设立。市民可以通过该邮箱和检察机关沟通,免邮资。只要在信封上填写邮寄地址“南京市3701邮箱”,邮编“201137”,信件便可以寄到相关检察机关。邮箱平时上锁,邮政部门会定时安排专人开箱,并密闭投递至检察机关。

  “预防工作只有走向社会、借力社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检察院副巡视员林志梅说,“预防邮路”把检察机关的专业优势和邮政服务社会覆盖面广、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广大邮政员工走千家、进万户的便利,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宣传,形成覆盖城乡的职务犯罪预防网络,让“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的观念根植人心。

  争创活动:社会预防网络单位发展到1659家

  多年来,南京市检察机关始终致力于构建社会大预防格局。早在2003年,该市就发起开展“争创无职务犯罪单位”活动,整合各行业、各单位的资源,开展社会化预防,建立了一整套活动内容和工作标准。争创活动每三年组织一次评选,至今已历经4轮12年,参加单位由最初417家发展到1659家,几乎涵盖该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争创活动开展以来,不仅该市金融、行政执法机关等行业系统职务犯罪率明显下降,连大型企业也从中获益。

  

  争创活动被最高检预防厅肯定,认为“开创了大都市预防工作新模式”。工作做法在全国推广,并被列为江苏省“六五”普法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六五”普法项目。

  今年年初,南京市高淳区检察院在全区范围内搭建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网络平台,在8个镇、134个行政村选聘了24名预防联络员、134名预防信息员。鼓楼区检察院运用电子检察工作站系统,采取5种预防工作举措,打破了时间、空间对预防调查、预防提示、预防咨询、警示教育等工作的限制,将预防工作实时切入辖区机关、社区、企业,方便群众融入预防共建,打造“时代“预防直通车”。

  盯紧重大工程:让民生工程赢得民心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道破了一个严峻现实。随着南京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加快、投资规模大,职务犯罪易发高发。

  南京市两级检察机关每年对全市100项重点工程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把涉及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纳入预防范围。2014年以来,先后介入青奥建设工程、南京地铁、保障房建设等122项工程开展预防工作,这些民生工程投资总额达6090亿元。

  去年9月,南京市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开展“线上线下”网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新模式。2014年11月26日至2015年8月25日,先后在建筑、交通、制造等20多个行业、领域接受行贿犯罪档案查询45629批次,涉及47274家单位和92822名个人,其中,网上查询量超过一半。发现9家单位52名个人有行贿犯罪记录,全部为工程建设领域。

  警示教育:影响辐射外省

  “如果想贪污受贿,可以给自己找千千万万个理由;但拒绝贪污受贿,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就可以。关键是你想不想伸手,只有你想拒绝才能拒绝。”8月21日,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应邀赴中国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开展预防宣讲活动。该行中层以上干部、关键岗位人员200余人在主会场参加,无锡、常州、淮安、徐州等8个二级分行、支行中层以上干部200余人通过视频收看了宣讲大会。

  由31名检察干警组成的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在当地赫赫有名。宣讲团2007年成立,几年来,足迹遍布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驻宁高校。他们的宣讲分勤政廉政篇、典型案例篇、犯罪忏悔篇等5个部分,以案说法、以案为鉴,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深受各单位好评。

  据南京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副局长杨健介绍,宣讲团每年在一至两个重点行业狠抓预防宣讲工作,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促使预防工作入脑入心。2014年以来,先后在南京市国税局、鼓楼医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宝冶集团江苏分公司等单位开展预防宣讲和警示教育1369次,13万余人受到教育。

  2014年2月,南京市检察机关还成立了一支由两级院检察长、副检察长组成的预防职务犯罪检察长宣讲团,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到党校、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讲活动。当年10月16日,玄武区检察院检察长陆宁平到南京农业大学开展预防宣讲活动,促使该校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某投案自首。玄武区检察院于2014年10月23日对杨某以挪用公款罪立案侦查。

  南京市检察机关还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拍摄微电影开展预防宣传,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预防文化作品。雨花台区检察院建立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成为江苏省首家“基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今年1月开放试运行以来,先后有160余批次5200余人到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影响不断扩大,不仅辐射周边地区,还吸引了外省市多家单位前来参观。一名党员在参观感悟中写道:“职务犯罪离我们确实不远,参观的反面典型中有不少都是以前的熟人,甚至有一个单位的老同志、老领导。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