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打造区块链平台实现全程“链”上监管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依托该区获批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全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的资源优势,依托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监管链”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相对不起诉、涉罪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等人员的全流程“链”上监管。
多部门协同, 实现实时高效监督
“疫情期间羁押难、监管也难,我们力量有限,怎样才能提高监督效率呢?”时间倒回2021年初,检察官龚茜在一次部门交流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很快引发大家的共鸣。
随着少捕慎诉慎押、认罪认罚从宽等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适用取保候审等非羁押人员数量增多,检察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而传统的人工监督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监督信息滞后、监督模式单一等问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这些监管涉及到好几个部门,最好能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把所有的监管信息都整合在一起。”区块链技术具有完整溯源、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在政务场景中拥有天然优势,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经过几个月的深入研究,2021年10月,“监管链”平台正式上线。
依托区块链技术,平台将检察机关、公安、司法行政等多个部门整合成了一条多元联盟链,这些部门的执法人员在进行社矫、帮教等过程中,将所有执法数据实时上链,检察机关可以在后台对其进行实时监督,监督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都是纸面监督,对一些违法违规情况,比如脱管漏管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现在只要在后台监控,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再也不会出现‘慢一拍’的情况。”龚茜说。
一体化应用, 确保管控全面覆盖
“我在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每次都要通过这个平台上传服务情况。”王某是一起危险驾驶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后因情节轻微被相对不起诉,并在检察机关安排下参加了多次志愿劳动。他口中提到的“平台”,指的正是“监管链”。
随着“不起诉非刑罚处罚规范化”试点的有序推进,该院将“监管链”平台与非刑罚处罚工作相结合,在平台搭建“不起诉人员管理”模块。作为不起诉附加条件,检察官会为每一名拟作出相对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量身定制《公益劳动联系单》,犯罪嫌疑人在参加公益劳动的同时,需要通过平台实时上传劳动情况。
“一方面是确保劳动真实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能通过后台完整掌握他们的表现情况,为最终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提供参考意见。”龚茜介绍。
除了不起诉人员管理,平台还有“取保候审”“矫正人员管理”“未成年人帮教”,一共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不尽相同,其功能、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
比如“矫正人员管理”模块,其中涵盖了学习、劳动、思想汇报、心理疏导、请假等多项内容,每名社矫人员在入矫报到时,工作人员就会将其基础身份信息、犯罪情况等数据上传建档,社矫人员需按时打卡,并根据要求定期上传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检察机关可随时查看其位置信息和社会状态,确保社矫工作到位。
全流程监督, 确保履职规范有序
平台不仅监督被监管人员,也监督执法人员。
“关键就在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数据一旦上传,就没办法随意更改。”平台为操作人员建立了统一的区块链身份,用户在系统内的一切操作行为,都会在区块链上留下完整的行为痕迹。因此,每名操作人员必须对自己上传的信息数据负责,以此确保规范履职。
此外,平台将管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上链,整合成了一套真实可信、完整溯源的监管基础信息,检察机关可根据需要,随时回溯所有执法行为全过程,对社矫、帮教、公益劳动等阶段性成效进行总体评估,从而准确提出监督意见。
截至目前,该院共对25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社矫活动开展动态监督,对30余名非刑罚处罚、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动态监管,跟踪管控取保候审人员20余名,发现相关监督线索20余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数据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也越发重要。我们会进一步探索完善‘监管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新时代检察实践创新发展。”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