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着力打造五个“新体系” 提升粮安工程建设水平
未来三年,苏州将按照“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市”的要求,积极打造五个“新体系”,全面推进粮安工程建设,至2017年基本实现功能清晰、设施完备、产业融合、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现代仓储物流新体系。加快仓储设施建设,实现市、县两级中心粮库全覆盖。推动太仓天良港粮食物流园、昆山吴淞江粮食产业园建设,完善苏州金仓粮食物流中心配套设施,提升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实现市、县两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全覆盖。继续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粮食接收、储存、烘干等设施,实现粮食产后服务网络全覆盖。广泛运用现代科学保粮技术,实现中心库、重点粮库低温储粮技术全覆盖,促进节粮减损。
二是着力打造粮食供应保障新体系。加强粮食市场分析,正确研判和应对供求形势,加强应急保供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应急保供点全覆盖。切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完善价外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基地建设,本地生产基地和外建基地均达到100万亩左右,实现粮源保障网络全覆盖。有效发挥粮食批发市场保供和调控作用,重点提升苏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和领域,实现市、县两级专业批发市场全覆盖。
三是着力打造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新体系。推进法治粮食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力争实现国家级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全覆盖,实现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全覆盖、原粮出库质量检测全覆盖和放心粮油网点城乡全覆盖。推进粮食质量溯源系统和库存粮食识别码试点工作。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
四是着力打造现代粮食流通业态新体系。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优化整合现有粮食资产,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粮食流通业态,实现市、县两级国有粮企集团化(总公司)运作模式全覆盖。进一步做强做优“粮食银行”,提高粮食资源集约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建设,利用网络提升粮食供应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扶持重点粮食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本地优质稻米商品化率,创建和打响“苏州大米”优质品牌。
五是着力打造“智慧粮食”新体系。深入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加快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所有中心粮库、重点粮库实现“智慧粮食”全覆盖,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突出重点,加快苏州市粮食应急保供决策与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全市粮食业务信息的大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视频互通、实时监管,提升粮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