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 新举措 新机制—淮安市淮安区总工会打造“三型”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
本网讯 淮安市淮安区总工会结合区情企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乡镇(经济开发区)工会人手不足,经费不够、阵地不行、服务不到的实际,联合区委政法委,依托各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的阵地嵌入其中、维权帮扶职能融入其中,通过“借阵地、借人员、融职能、买服务”的新路径建设乡镇职工服务站,打通乡镇工会服务基层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嵌入型、功能型、满意型“三型”乡镇职工服务站,实现该区乡镇职工服务站建设全覆盖,服务基层职工群众零距离。
新思路,借船出海搭建“嵌入型”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 乡镇工会最大的短板是没有专业人员、没有固定阵地、没有稳定经费,导致职工遇事找不到工会、工会的服务工作不能长期开展,提供的服务不能让职工满意,这些短板直接制约乡镇工会职能发挥。而乡镇工会无人员编制的现状短期内无法解决,大幅度改善乡镇工会工作经费短期内无法实现,新建乡镇职工服务站的巨额资金县区工会目前承受不了,破解难题必须创新思路,另找出路。
区总调研中发现在区委政法委的强势推动下,各乡镇均建立了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且基本实现了人员、职能在中心的双集中。区总构想依托各乡镇社管中心将工会职工服务站阵地嵌入其中,工会部分职能融入其中。经过与区委政法委的多次会商,区总工会与区综治办就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当中的作用联合出台意见,提出在各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增挂区总工会统一制作的“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牌子,增设工会维权帮扶工作职能窗口,用“资源整合、职能融合、岗位延伸、购买服务”的办法,建设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打造嵌入型乡镇工会职工服务品牌。新思路实现了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网络全覆盖。
新举措,职能融入构建“功能型”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 区总工会结合工会基本职能,针对乡镇基层职工对维权帮扶的需求,将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纳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实现功能、职能、地点的有效整合,与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人员、阵地、办公设施统筹使用,由乡镇综治办会同乡镇工会共同指定一名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的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工会职工维权、帮扶部分工作,作为工会兼职社会化工作者管理,接受区总工会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按照区总工会维权帮扶工作有关要求开展工作,并专门制定了乡镇职工服务站维权帮扶窗口工作任务和服务要求,出台了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窗口工作人员岗位考核及补助标准,以充分调动工会维权帮扶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时为职工化解劳资矛盾,提供帮扶服务,努力提升职工群众对工会服务的获得感。新举措有效破解了乡镇工会人手少,职工服务站没有专人值守的难题。
新机制,多方联动创建“满意型”乡镇工会职工服务站。 区总工会联合区综治办强化组织领导与制度激励,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乡镇综治办和乡镇工会将工会职工维权、帮扶工作纳入乡镇社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五同”,即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把好人员素质。 乡镇党委配齐配强窗口服务人员,对窗口工作人员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待遇上倾斜,充分调动乡镇工会维权帮扶工作人员积极性,激励他们为职工提供“贴心”服务; 三是做好统筹协调。 对职工服务站受理的一般劳资纠纷案件,由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处理。 对群体性的劳资纠纷案件,由区总工会法律工作部会同区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以及法律援助支援者,共同处理。确保劳动争议不扩大、不爆炸; 四是强化典型激励。 每年,区总工会对各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维权帮扶窗口个人和单位进行工作评比,由区综治办和区总工会联合进行表彰。多项机制打造职工“满意型”职工服务站。
一年多来,累计受理来信来访460多人次,排查劳动争议隐患65起,调解劳动争议纠纷97起,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35万元,赢得了职工群众赞誉,扩大了乡镇工会影响力,促进了乡镇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党政工“三赢”。 ( 通讯员 万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