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医才能老有所养 政协委员共探医养之路

19.01.2015  13:15

  新华网南京1月18日电(魏薇)截至去年底,南京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2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超过15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但由于医疗支撑不够,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养老院里治不了病”仍然是许多老年人对养老院抱有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医院里养不了老”又成为了老年人康复难的现实情况。

  在1月18日上午举行的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14年,南京新增了116个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2015年政府将重点办好的民生十件实事中,还包括加强养老服务,建成市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0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000余张。“医养结合”将成为南京养老产业明年发展的一大趋势。

  目前,“医养结合”的模式已在南京各养老机构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18日下午举行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医卫组组长、南京市卫生局局长孙家兴介绍到,去年年初,秦淮区一家民营养老院与社区医院“联姻”,率先试点了“医养结合”之路,老年人楼上养老,楼下即可以刷卡看病,进行挂水及简单的康复治疗,免去了跑大医院排队挂号的烦恼。目前,南京市已有不少家养老机构引入了医疗护理功能。“卫生部门与民政、人社部门配合得比较好,养老院取得医疗机构资质后,就可以与医保相衔接,直接刷医保就可以在养老院进行康复护理。”孙家兴表示。

  在养老机构纷纷引入医疗力量的同时,社区医院也渐渐开始完善更多的养老服务功能。台盟南京市委会在提交的提案中写道,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应包括基础性的康复治疗。如强化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完善社区的卫生服务功能,设立社区全科大夫,建立巡视门诊制度等等。去年年初,南京市建邺区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了民营养老机构,开辟了三层楼为老年人做康复护理院,并与医院实行了数据“无缝对接”:老人从医院出院入住养老院后,其病历资料等档案也随之全部转移,老人可以在养老院里延续性地享受到医院中的原有护理。

  南京市政协委员陶玉梅致力关注于农村养老的医疗条件,她表示,农村养护场所相较少,养老运营机构单一,养护人员专业人员缺乏。她建议,政府除了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养护事业的投入,开展培训提高农村养护人才素质能力之外,还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养护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和老年公寓等养护机构建设,以满足农村老龄化市场需求,并为农村老人提供足够的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