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莫名耗掉巨大流量 运营商不能坐视不管

09.11.2015  18:16

  11月1日下午13点40分到16点20分,在这3个小时内,广州的龙小姐就陆陆续续收到了中国电信服务商给她发来的7条信息,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通。而这个时间段她在上班,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手机没做任何操作。

  “提速降费”是一项让利于民的措施,网速的提高应该只是用户体验的升级,而不是流量激增的原因,更不能演变成增加资费的利器。运营商也不能用“4G卡让流量飞”来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当然,手机流量异常成因复杂,不能将所有问题归结为运营商做了手脚。比如,吸费软件的暴力吸取、朋友圈中动辄10来兆的小视频消耗等,都是流量暴走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流量异常甚至导致手机欠费的情况下,运营商有义务对此情况予以监察。而龙小姐的手机早已进入欠费状态,运营商却任由手机消耗流量不断扣费,这是不应该的。电信市场寡头垄断,流量和资费的扣除不明不白,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龙小姐的“不幸”遭遇或许只是一个特殊案例,但这一案例反映出的种种弊端却在现实中具有普遍性。近来关于流量纠纷的报道着实不少。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案例,矛头其实都指向了共同的目标,即监管部门和运营商。相关责任者该如何从这样普遍存在的问题中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缺失,并努力采取弥补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或许才是这些案例释放出来的最大价值之所在。卸责从来都不应该成为借口。就拿此事件来讲,如果龙小姐的手机真如她所表述的那样一直在充电,且没有任何如下载视频、观看电影等耗流量的操作,那么,对于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则有义务对这样的流量去向作必要的说明。

  ——张剑

  面对近来频频出现的流量消耗过快、乱扣流量费等现象,相关运营商却并未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是打马虎眼,希望蒙混过关;或者是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其服务态度实在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历来,在消费者与运营商的关系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运营商也习惯了傲慢。但是消费者不应就此沉默,当自身利益受损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身处服务行业的运营商更应反思自己的服务态度,明确流量计算的标准,减少消费过程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让用户能够清楚自己的流量用了多少,用在了哪里。运营商唯有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双方建立和谐的关系。

  ——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