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房奔跑千万不能让生活没有笑容
“买房早一年,辛苦少十年”。春节七天长假,饭桌上、茶馆里、聚会时,你总能听到有人迫不及待地与你分享一些与房子有关的话题,“房不胜防”的话题里透出太多的叹息,有沉醉、有迷失,当然也有新年大背景下的些许不安。任何一个人,这些年只要买了房,他都会是房的受益者。只是,在为房奔跑、追逐的路上,“千万不能让生活没有笑容”。
A人物:三叔坐标:淮阴
全款盖房还是首付买房? “听孩子们的吧”
今年春节,老家的三叔三婶平生第一次去了深圳堂弟家过年。堂弟家去年双喜临门:一来生了个女儿;二来换了套房子。一辈子种田的三叔一直想去看看。
早年,三叔一直有个理想,想在老家盖个房子,因为供两个儿子上学,一直没下得了决心。但这趟到深圳,三叔还是大吃一惊。堂弟在南京读书,毕业后去了华为。刚到深圳那是2010年,手里没什么钱,靠东拼西凑,凑了个首付款。以每平方米1.7万元买了套7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太小,想去也没地方住。去年因为家里生孩子,必须要换个大点的房子,在去年3·30房产新政出台前后,以4.7万每平方米卖掉了70平方米的小房子,以4.1万每平方买了一套105平方米的三房。三叔听儿子说,70平方米的房子,2月底卖270万,同年4月底可以卖450万。深圳房价疯涨,首先是前海自贸区。以星海名城为例,去年7月份到了阶段顶点,有人叫出了7.5万元的单价;10月略有回落后又涨,最近到了7万元每平方米。因为房价带来的反悔和毁约,堂弟所在的小区去年上半年十有七八。
堂弟能得益这轮暴涨,三叔连称运气。但听说,经过这一轮疯涨,所有人都发现上班没有炒房好。已经购房的心理上固然是觉得有了退路,深圳以后不想住了可以回老家或者二三四线城市生活。但那些对定居深圳绝望了的年轻人去年10月后大多转而去了东莞惠州。年轻人再想关内立足,几乎没可能。
这两天看电视上说邻近的香港房价跌了,三叔很着急。堂弟安慰三叔:香港中心房价20万/平方米,很偏的地方10万/平方米。堂弟觉得,如果深圳产业跟上去,年轻人收入跟上,深圳房价再涨50%也不过分!
三叔家有10亩地,种一亩水稻一年大概能落个千把块钱。换算到深圳房价,三叔想都不敢想。在老家盖个150平方米的房子加装修要20万元,三树镇上买一个二层小楼要20万出头,淮阴区城里买一套80平方米的两房大概要40万。
三叔两个儿子一个在丽水,一个在深圳。老家的仲庄村各家,年轻人都进城了,庄上也都只剩老人在家看着了。
“全款20万盖个房子?还是首付两三成县城买套房子?”站在村头看不懂城里,三叔说“还是听孩子们的吧”!
B人物:大姐坐标:南京
买房没法回头看,关键是“不能让生活没有笑容”
大姐是我的同行。1995年南京房改启动的时侯,大姐的一篇《南京住房改革政策20问》一纸风行,几乎很多人家都珍藏了那张对开通版的房改政策权威解读。大姐渐渐淡出房产报道领域,但20年不曾停下看房的脚步,包括这个春节。
大姐的日子一直过得似水流年。1997年,单位分房,大姐分到了锁金村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因为是顶楼再加上离单位较远。大姐先买后卖,舍了锁金村,换到豆菜桥。大姐说,那个时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楼下到处是菜场、食堂,到单位十分钟。大姐绝对算得上一个买房政策专家,但直到了2004年,大姐才在江宁买了第一套商品房,2008年卖出这套跃层房子时,挣了60万元。考虑到孩子将来上学费用,大姐拿这笔钱投资了三套酒店式公寓,2010年,卖掉其中的一套,净赚了18万元。留在手上的两套每套现在月租金3000元上下。但价格一直涨得不多。
2005年,大姐的母亲得了病,为了让母亲的生活质量好一点,她先是在朗诗买了一套恒温恒湿恒氧的房子,为了说服老人接受,大姐甚至合家在这儿租了一阶段朗诗的房子。但让大姐有些恨恨不已的是,朗诗的房价涨得并不理想;为方便疗养,大姐同时在三亚给母亲买了套酒店式公寓。没承想,位于三亚市中心的这一套房子去年说要拆迁。当机立断,大姐在三亚河畔另给老人买了套55平方米的公寓,虽然拆迁补偿款还没拿到手。2011年下决心卖掉豆菜桥的房子后,大姐又在河西的和府奥园买了套87平方米的房子,借2015年的东风,这房子单价从2.5万元跃上3万元也就半年的事。这让大姐略感欣慰。
大姐不是一个有钱人,这些年,先后买了8套房,现在每月还贷需要2.6万元,买房几乎押上了全家人的流动资金:自己的工资,父母的退休金,妹妹的生意款。为了拿到利率和年限更为有利的商业贷款,女儿从大学阶段便被拖上战车,成为百万“负翁”。想到这里,大姐每每很内疚。孩子现在上海工作,和别人合租一套房子,离单位很近,生活很方便,孩子觉得很幸福。“我们做父母的,总想给孩子留点房子”,“现在看,也许错了!”手中的两套小公寓,挂了两个月,乏人问津。“我舍不得出手的恰是人家想要的,我不想要的也是别人不想要的。”买房,没法回头看,关键是“不能让生活没有笑容。”
C人物:老X坐标:加拿大
买房越来越成为外来人和外来资金的游戏
老X是个很斯文的南京人,生于60年代,5年前移民北美。从国外看南京,老X笑言,国内楼市更像游戏。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炒房人,只要不彻底退出来,抑止不住再玩的冲动。
老X在南京的时候,手上有一些物业,住宅、写字楼、商铺形态也比较丰富。老X出去首先是为了孩子读书。成为加拿大居民之后,老X这两年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一点点把手中资产变现,几套住宅已经全部清空,现在只剩铺子还在手上,每年按规定申报租金收入。老X的体会是,国外对财产申报的管理行之有效,手边的物业只要是变现了,增值了。增值所缴的个人所得税就会是很沉重的一笔费用,因为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的。
在国外五年,老X先后买了两套房子。先是一套condo(公寓),卖了公寓又买了一套house。先卖后买,以小买大。老X说,移民到加拿大。你可以在5年之内买一套房,这个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在加拿大,买房要看收入证明,你有没有与还款能力相匹配的购房能力,你买第二套房能否说明收入来源,这些都很重要。收入证明与个人所得税,抑止着购房人的欲望和冲动。
虽然移居国外多年,老X对南京的地产动态仍非常敏感。“我所在的D城和南京一样,买房越来越成为外来人和外来资金的游戏。”
年前,南京河西拍出4.2万元的楼面地价。老X记得,南京仁恒2006年拿地,当年的楼面地价是3600元(考虑到部分地块被青奥项目占用,项目容积率调整,事实上楼面地价更低),10年间楼面地价便涨了10倍不止,这个涨价幅度其实早已超过了房价。
老X说,一个城市所有的资源都向房地产倾斜,一个楼面地价就能算出将来房价多少。这个市场即便眼下一片兴旺,也隐藏着一些危机。
也许是故土情深。老X还是应我所邀,对南京楼市作了一番点评。2015年南京成交活跃,涨幅较大。到了2016年,真不能一味追求市场热点区域和热点楼盘。即便是投资型购房者,也不建议追加投资住宅,不妨关注较大社区的社区商业和核心地段的优质写字楼。已经是“洋和尚”的老X如是说。记者仲跻嵩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