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区轨道交通产业:订单多了不少 分享行业红利

31.01.2015  14:29

  中国江苏网1月31日讯:“往年,我到企业调研,诉苦的挺多;现在,诉苦的少了,报喜的多了。”宗子仰是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在产业园工作了5年,见证了园区内轨道交通企业发展变化——伴随着铁路电气化、高速化,企业大都在转型。

  报喜:订单多了不少,园区特色更加鲜明

  “新年新气象,今年比去年好多了。”常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忠芳,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前来企业走访的宗子仰打招呼。据汤忠芳介绍,新年伊始,车辆公司母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已经签下了200多个内燃机火车头订单了,订单数量至少比去年多了一倍。

  除了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在园区12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中,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有了不少新气象。像常州慧阳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火车LED头灯开始有了批量订单。该LED灯是常州慧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最近,在特色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评比中,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获得我市特色产业园第一名,这已是园区连续两年获得该奖项的第一名。

  改变:企业和园区都在转型,找市场的“空缺

  时间倒回几年前,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正在为订单发愁。汤忠芳说订单最少的一年一共卖出去不到50台火车头。“为什么卖不出,当时我国的铁路已经开始电气化、高速化了,但是我们仍停留在生产传统内燃机上面。

  由于没有生产电力机车的准入资格,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只能在内燃机上下功夫。后来,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开始转型,生产大功率重载机型,使货运重载化,客运快速化。和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一样,常州慧阳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强调转型,该公司的火车LED头灯就是转型路上的第一步。按照计划,公司还将在机车的维护保养方面继续尝试转型。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转型,园区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以前,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一直是产品单一的内燃机车生产维修基地,现在正转为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并行、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整车并行的生产维修基地。

  未来:看好轨道交通前景,争取分享行业红利

  “包括常州在内,我国在去年共有60个地铁线路在建设,项目总量在8000个亿,这是过去3年的总和。”在汤忠芳看来,轨道交通行业遇到了好时机。除了国内的轨道交通,国外尤其是尚未打入的西方市场,对他的“诱惑”也很大。“欧洲国家的机车遇到了老化期,开始更新换代。我们已经开始和一些欧洲国家在谈一些项目的合作。

  常州慧阳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慧敏,在轨道交通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在他看来,尽管转型路上有坎坷,但是仍看好行业前景。“我们是做机车零配件的,市场上机车多了,我们的产品产量肯定会增加。而且,来找我们维修机车的也会越来越多。我还想再干20年。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