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村公共服务走进网络时代

15.07.2015  15:22

  

  上周三下午3点58分,仪征市农村环境整治监管站站长孙维林在刘集镇建军村巡查,他发现八号垃圾池里堆满了杂物,垃圾池外边的空地上,几只黄色的塑料袋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孙维林立即用手机拍照发送到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微信群。不久,镇专业管护人员即赶到现场,对垃圾进行清运。下午4点25分,同一个地点拍摄的整治一新的照片就出现在微信群中。

  我省今年共投入20多亿元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如何建成长效机制来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成果?记者近日在苏中、苏南等地采访发现,互联网等创新手段正悄然走进我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

  “有图有真相”:

  农村环境管护“一触即发

  孙维林将照片上传的微信群是由仪征市委农工办牵头建立的“农村环境看仪征”长效管护微信群,这个微信群实现了环境问题实时通报,即时解决。

  “发现问题拍照上传,网络进行交办,整治完毕再次拍照上传,实现了问题实时通报、即时解决,解决过程‘有图有真相’。督查员发现哪里有环境问题了,拍个照片上传至微信群,立刻就交办解决,最晚第二天整治到位。”仪征市委农工办副主任金晓东介绍说,此前,仪征市配备了1810名农村环境保洁员进行日常管护,并在各镇、办事处设立了长效管护办公室。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样的督查交办流程多,办结时间长,一件事情从交办到解决最少也需要一周时间,群众颇有意见。

  为此,从去年9月开始,仪征就开设了这个微信群,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长效管护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镇、办事处行政一把手、分管责任人、管护办主任均加入微信群,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当场上传微信群,市领导适时点评,各镇、办事处即时知晓,抓紧整改,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动,使督查工作信息联网化、实时化,将问题“消灭”在现场。

  打破城乡二元化:

  “城市e管家”有事您说话

  农村环境管护不能只依赖政府部门的督察,也要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给身边的环境找找茬,张家港市民只要下载了“城市e管家”手机软件,就能随时和城管人员对上话。

  今年年初,张家港“城市e管家”手机端APP软件正式上线运行,通过这个软件,群众只要拍张照片,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可以快速反映给相关部门。目前,“城市e管家”手机端软件在安卓市场、苹果App Store上架,市民可以通过任一种渠道进行下载和安装。

  苏州市委农办农村发展处处长季瑞昌介绍说,随着城乡一体“大城管”格局的不断完善,传统城市管理难题将不断得到破解。对于通过“城市e管家”客户端上报问题的网民,政府给予一定通讯补贴;每月统计上报问题前50名的参与者,在网站、报纸及电视上予以公布,并分别给予奖励;对于通过手机彩信端上传问题的市民,经核查录用后进行电话资费充值奖励。

  “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环境维护的信息员,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这十分有利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干群关系的融洽。”对此,省综改办许明处长认为,利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将为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促进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化解管护工作后顾之忧:

  地理信息技术来保障

  走进仪征铜山办事处头王庄台,干净的水泥路边,一座座农家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除了不怕脏、不怕累,还得不怕危险。有时候得跳到河里清理杂草。”烈日下,正在忙着清扫路面的头王庄台保洁员李香华告诉记者,村保洁员每月的收入有900元的基本工资以及180元的考核奖,此外,考虑到工作的危险性,村里给保洁人员每年还购买了700元的保险。

  “除了购买保险之外,为化解管护工作的后顾之忧,仪征已有地方尝试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保障保洁人员的人身安全。”仪征市财政局副局长殷宝平介绍说,目前,农村保洁员多是聘用的村里的留守老人,干活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给他们配备相关设备,一旦遇到危险就发出求救信息,相关人员根据接收的信号立即前往救援。

  “去年,一个保洁员在割草时捅到了藏在草里的马蜂窝,幸亏抢救及时,才避免了更大的伤害。”铜山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历了这件事后,他们正考虑将地理信息等现代技术引入到日常管理中。江苏经济报记者朱彬彬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