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庆记忆

01.10.2016  19:45

至今保留着51年前国庆游南京的照片

 

讲述人:秦松林,78岁,退休教师

 

 

201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建国67周年。67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7年,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关于祖国的记忆。国庆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市民,听他们讲述关于国庆的点滴记忆。

 

1965年国庆前夕,我第一次去南京,那次是靖江县文教局组织靖城地区骨干教师参加为期6天的听课座谈。听课结束后正值国庆,我们一行人就决定花两天时间游览南京的名胜古迹。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游览玄武湖。那天我们参观完宁花小学,就直奔玄武湖。从太平门向解放门,一路踏着平坦的道路,沿着玄武湖边前行,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巍峨的城墙,路边枫叶似火,远山上雾气腾腾,让人心旷神怡。这时我眼前一亮,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映入眼帘,我便在这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至今仍珍藏着。

 

去南京的那天,清晨裕纶纱厂的汽笛才鸣响,我们从靖江汽车站启程,从八圩坐轮渡到江阴前往常州,再转火车到达南京。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去南京要花上一天时间。而今,交通越来越快捷,去南京只要两个多小时,前几年的国庆节我又到南京游玩,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但玄武湖的碧波和高耸的城墙却与我的记忆重叠在一起。(王方珏整理)

 

在委内瑞拉过国庆节

 

讲述人:倪国庆,47岁,神龙海洋工程公司员工

 

 

从事我们这行的,国庆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不在家过生日是常事,但即使不回家,一般都在国内。因为工作需要,去年的国庆节我在遥远的委内瑞拉度过,印象特别深。

 

此前,我们公司承接了委内瑞拉中央电厂600MW火力发电机组项目,我是项目经理。2014年2月,我和首批人员去过一次委内瑞拉,期间曾回国作短暂停留。2015年国庆,我和不少同事留在工地,当时我已在当地连续待了8个多月。

 

委内瑞拉距中国近两万公里,去一次很不容易,得先从上海乘机到法国巴黎,再转机至委内瑞拉首都机场,然后乘车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位于加勒比海海边的工地。工地实行封闭管理,考虑当地情况,出于安全考虑,平时大家一般都在厂区。离家时间长了,大家都很想家,节假日尤其思念亲人。

 

国庆节那天,我们白天正常工作,晚上项目组给大家加餐。我们买来当地的澳龙、海鱼、蔬菜,加上从国内带去的木耳、香肠等,靖江厨师烧了不少有特色的菜,大家还喝了点酒,举杯迎接国庆节到来。那时委内瑞拉的局势不像现在复杂,我们所在的驻地能上网,虽然网速不是很快,但可以通过QQ、微信与家人联系。国庆节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和家里人在网上互相问候,说说家里的事,很开心。

 

今年春节前,我们回国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感到特别温暖,特别安心。我们国家国泰民安,安定团结,生活便捷,我深深地为生活在这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何旭耘整理)

 

2013年国庆假期买新房

 

讲述人:曹丽,38岁,金融行业员工

 

 

2013年的国庆我记忆犹新。这年国庆节,我家买下了现在居住的新房。

 

我家原先住在虹桥新村,那里属于老旧小区。2013年,新老城区推出不少新楼盘,我和家人决定趁楼盘开展优惠活动期间买套面积大的复式房。

 

从2013年5月起,我和丈夫以及父母看了多个楼盘,有的楼盘要么没有复式楼,要么我们中意的复式楼已被人捷足先登。庆幸的是,我们最终在虹桥城市花园看中一套面积共280平米的复式房。听说靖江日报社要在国庆节期间举办金秋房车家居文化节,虹桥城市花园也会在此期间推出优惠活动,全家都很高兴,国庆节一到,立刻就签订了购房合同。这年国庆节,一家人沉浸在买到满意新房的喜悦中。

 

2014年底,新房交付。2015年元旦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忙装修,于6月27日搬进新居。自打住进新居,我的父母心情舒畅,他们不仅对新环境满意,还在小区遇到了西来家乡人,对新小区更觉亲切,经常在小区散步,或在家里宽敞的运动房里锻炼身体,身板硬朗。儿子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房,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也越来越好。一家人幸福生活,常常回忆起当年买房的那段经历。

 

(蒋文洁整理)

 

女儿的小国旗心愿

 

讲述人:顾祥明,54岁,东兴镇中心学校老师

 

 

2000年,女儿12岁那年国庆节清晨,我们一家三口游西湖。随团游玩时,女儿突然停下了脚步,望着一对正在拍照的父女。小姑娘手拿着一面纸质小国旗,摆出各种造型,爸爸则不断按着快门记录下女儿的每个可爱瞬间。

 

见此情此,我便提议大家也在西湖边拍几张照片。没想到女儿仍盯着那对父女远去的背影说道:“爸爸,那个小姐姐手里拿着国旗拍照,今天是国庆节,我也想要有一面那样的小国旗。

 

原来如此。“去追一下吧,问她在哪里买的,或者向她借一下。”听着妻子的建议,我立即快步穿过人群。可任凭怎样搜寻,我再没能发现那对父女的身影。女儿看我空手而归,竟呜咽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没有国旗拍照就是不爱国,我再也不拍照了。

 

没有国旗,就“不爱国”?听着女儿幼稚却又坚定的判断,我哭笑不得。接下来的半天,我也顾不上欣赏西湖美景。一路打听,终于听说在杭州新华书店有小国旗售卖。午餐时间,我打的前去,买到了三面小国旗。

 

看女儿拿到小国旗时眉飞色舞的神情,我心想,这面小国旗满足的不仅仅是女儿的小小心愿,更有对女儿幼小而纯洁的爱国之心的呵护。 (刘敏整理)

 

七年前国庆节随夫留学

 

讲述人:卢晓霞,33岁,全职主妇

 

 

从南京飞新加坡,再转机到澳大利亚的Perth(珀斯)。2009年的国庆节,我跟随先生第一次踏上澳洲这片土地。我们都知道,从此这里成为打拼的战场,而祖国和故乡,永远是最坚实的堡垒。

 

我先生此行来澳大利亚,是攻读硕士,而我也一同求学。没多久,我们就有了爱情的结晶,我也因此中断了学业。第二年5月,我们获得了澳大利亚永久居留签证,国庆节前六天,我们的女儿Ella在Perth出生,其实说起来,她也可以算是个“国庆宝宝”。

 

在异国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澳大利亚的生活成本高得惊人,我们得付出在国内几倍的努力,还有国内亲人的支持,才能过上还算理想的生活。每逢中国节日,澳大利亚各大商场、银行里,会用中文打出很多促销广告和活动,让这里的中国人感受到别样的节日氛围。国庆节的时候,中国领事馆也会挂上红旗,和这里的华人共庆节日。Ella两周岁时,我特地带着她来到领事馆,让她认识了五星红旗,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张金玲整理)

 

郭吉永:在国庆长假追寻海浪

 

讲述人:郭吉永,32岁,房产公司职员

 

 

我是个潜水爱好者,每年国庆长假,我都会带上潜水装备,去追寻海浪,享受征服大海的乐趣。

 

读大学时,我因为一部电影《碧海追踪》迷上了潜水,想尝试一下潜水的乐趣。无奈那时忙于学业,手里又没什么余钱,只能暂时搁置这个想法。

 

2009年的国庆长假,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朋友一起来到泰国普吉岛,体验了一把潜水的乐趣。第一次潜水,我有些手忙脚乱,但感受到阳光透进海水,五彩斑斓的珊瑚在或明或暗的光线变化中轻轻摇曳,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鱼擦肩而过,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地陷了进去。

 

此后,我每年长假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到不同的海域体验潜水的乐趣。同时,也感受不同国家不同的人文气息,增长自己的见识。目前,我已经跑遍了五大洲,今年国庆长假,我的目的地是澳洲。 (秦洁整理)

 

我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阅兵

 

讲述人:丁俊锋,40岁,从事外贸工作

 

 

1996年,我第一次离家,独自一人前往北京。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闯出一片天不回家的决心,在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这些年一直在北京摸打滚爬,事业终于有了起色。

 

2009年国庆节,是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这一年,我将父母从靖江接到北京,一家人观看了震撼的国庆大阅兵、参加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当时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国庆彩车游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彩车组成彩车长龙,展示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风土人情。当江苏“吉祥如意”彩车缓缓驶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几年,我虽然身在北京,却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靖江企业发展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而北京的房价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看到靖江的朋友在家乡发展得有声有色,闲暇之余还能相约打牌、钓鱼,日子过得惬意,更令我回乡发展的心情愈发强烈。今年9月,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卖房回家。

 

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离开家乡20年,今年第一次回靖江过国庆,很激动,很高兴,以后每个国庆我都要和家人一起度过。 (徐天乐整理)

 

国庆,我们举办了自行车公益婚礼

 

讲述人:姚炜平,33岁,179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2009年10月1日,祖国60周年华诞那天,我为妻子徐君设计了一场“自行车公益婚礼”。我在网上招募了30对志愿者做我们的伴郎伴娘,他们负责准备自行车。婚礼那天,车队接着新娘,从西郊公园出发,我戴着大红花,扛着国旗,沿着渔婆路一路向南骑行,经过南环,再从环城路到达马洲公园。在一条公益横幅上,我们邀请路过的市民为我们写上祝福,给他们派发喜糖,一起分享我们的喜悦。

 

结婚七年了,如今回想起2009年那场婚礼,仍然感到幸福满满。我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纯粹的,我们婚礼没有复杂的程序、仪式和婚宴,却深得我妻子的心意。婚礼宣传的公益主题是“低碳环保”,整个花费不足4000元。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孩子,我们的爱情也和公益事业紧密相融,我很感激妻子选择了当年一无所有的我,更感激她这些年的默默支持,在公益这条路上,我们一家人都是志愿者先行军。

 

(沈宇辉整理)

 

国庆节第一次献血

 

讲述人:浦乐,21岁,从事绘图工作

 

 

2014年10月2日,我第一次参加了献血活动。当时我在《靖江日报》上看到过一篇报道,写的是公益人士姚炜平的献血故事,他在14年间献血百次,献血总量达十几万毫升,我当时觉得他真了不起,自己也萌生了献血的想法,去帮助更多人,也希望家人能够受益。

 

2014年,我刚满18周岁,还是一名学生。国庆节期间,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步行街市民广场上的献血车,第一次见到粗针管和血袋,感觉很新奇,医护人员也很和善,她们鼓励我放松心情。第一次献血,说实话我还是有些紧张,我坐在献血车内,看着血液流经导管进入血袋,“那就是我的血啊!好神奇的东西!”我有点紧张,又有一种奇妙的感受。第一次我献了300毫升,我没想到自己还能这样勇敢,内心很自豪。

 

如今我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在新桥镇孝化村做绘图工作,今年4月份,我第二次献血。那一年国庆的献血经历,我终生难忘,那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会和其他公益志愿者一样,继续尽我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 (朱凌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