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头版关注报道我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力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近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我市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考核的部分区进行了“回头看”抽检。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层面的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城市,南京近年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名校和普通校之间差距逐年缩小……越来越多的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一年新办名校分校20所,城乡教育齐步走
南京一中马群分校、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南师附中丁家庄分校……近年,一个个高大上的“名牌学校”纷纷把学校办到远郊地区、保障房片区,学校漂亮了,名校的老师校长来了,周围的老百姓心定了,“就在家门口上学”成了这些地区群众的口头禅。
据悉,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共享促均衡”,不断完善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城乡学校的互助合作与交流。重点发挥名校的示范作用,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新校”、“名校托管弱校”和“名校集团化”等不同方式和策略推进“名校放大计划”,使一大批新校弱校成功实现华丽转身。2014年,全市共新增托管学校32所,新开办名校分校20所,名校兼并弱校9所。
我市还通过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名教师工作站”、“教育硕士工作站”,充分发挥名师和特级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实施“千名农村教师进城免费培训工程”,对全市农村教师100%进行新一轮培训;在城乡各100所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双方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全部共享;实施“教育跨江发展战略”,加大对全市教育短板江北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等都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有力举措。
4.4亿改造运动场食堂,农村校硬件提升
学生们上午在崭新的塑胶跑道锻炼玩耍,中午在改造一新的学校食堂吃着“比奶奶做得还香”的热乎乎的饭菜,中午原先校门口爷爷奶奶组成的送饭大军不见了,街道城管队员直呼“清闲多了”……这是我市高淳区漆桥中心小学提升改造后的情况。
据悉,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拨款、教育装备、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2014年我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财政保障标准,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800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1100元,分别比省定标准提高100元;2012-2014年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累计投入4.4亿元,完成180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塑胶运动场地改造和对8个涉农区部分学校的10多万平方米食堂的新建、改建与维修,彻底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生就餐环境;2012-2014年我市开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市100%的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99%的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了规定标准,98%的城乡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一样多、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的目标。
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困难群体全覆盖
一群聋孩子正在提档升级后的新教室里用ipad 上世界地理课,学生们正在用手语进行热烈讨论欧洲的风土人情……这是南京聋人学校孩子们上课的一幕。
“市教育局投入1个亿为我们学校整体出新,学生成长环境让很多外地同行很是羡慕!”该校校长说,全市对特殊教育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的8倍安排公用经费,形成了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据悉,我市高度重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对残疾儿童教育长期坚持全免费。目前,全市90%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江苏省现代化标准。2012年,我市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南京特殊教育“双业创优”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从义务教育向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延伸,实现残疾学生15年免费基础教育的高位普及,初步形成教育体系完整,普通教育与职务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服务融为一体的南京现代特殊教育体系。溧水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另外,200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发放义务教育助学券,现已完善15年基础教育扶困助学“绿色通道”。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免收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之外,还按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给予生活补助。
无薄弱校任教经历不得评优,师资流动成常态
“制度设计时,就要体现出优质均衡的强烈导向性。比如,我们规定对没有在薄弱学校或非热点学校交流任教经历的,不得申报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以及获市级以上综合表彰奖励。”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表示,今后,名校长、特级教师定期流动将成为常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力量是否均衡配置。据悉,2013年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须在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间进行交流。各区每年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
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有2642名校长教师参与流动,一批相对薄弱的学校迅速得到提升,如鼓楼区宝船小学在拉萨路小学副校长流动过来担任校长后,学校管理焕然一新,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肯定;秦淮区双塘小学的校长由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出任,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之快让媒体记者和周边的老百姓都直呼“想不到”;而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到任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建邺区莲花实验学校后,更是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央媒的关注。2015年,我市还在秦淮区、江宁区推进校长、教师“区管校用”先行试点工作。
热点公办校剩余学额摇号,招生改革促公平
南京从2002年实行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政策,今年进入第14年,参与高中从最初的9所增加到所有四星级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人数达到7972人,比去年增加近1300人,更多的普通初中学生将通过指标生进入优质高中就读。指标生政策对引导家长理性择校,均衡初中生源,缓解择校矛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全市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管理。首先结合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研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办学标准和办学模式指导意见,为实施九年一贯制升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另外,科学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施教区,确保施教区生源数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
此外,我市还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12个区20所热点公办中小学剩余学额实施电脑派位招生,2015年实施电脑派位招生的热点公办中小学还将增加。同时我市还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在有条件的区试点义务教育大学区制。并积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享受“三同”(同城待遇、同班就读、同步发展)。2014年全市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88万人入学,公办学校接纳率98.82%,其中,公办初中接纳率100%。
“怀草根情结,持公平理念是南京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价值取向。”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表示。“下一步,南京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坚持四条经验:一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三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强督导评估,真正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方面步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