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之一。随着8月25日央行宣布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中国利率市场化即将“水到渠成”。这个看起来简单的一小步,将为金融改革留下浓重的一笔。
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是大概率事件。其实,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后来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渐进式放开。央行在2004年就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但相比之下,存款利率放开的步伐相对滞后。
不过,近年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速度令市场关注。去年11月22日,时隔两年再度降息的央行把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从1.1倍扩大到1.2倍。当时中小银行迅速一浮到顶,倒逼五大商业银行也加入存款利率价格浮动的大战。
今年2月28日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1.3倍;5月10日央行一改此前10个百分点的调整步伐,将浮动上限一步扩至1.5倍。各家商业银行的反应更趋于理性,多家银行存款利率上浮止步1.4倍,更有不少城商行只上浮了30%。
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总经理娄丽丽认为:“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价,不执行到上线水平折射出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接近收官。”
8月25日,央行宣布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的进一步拓宽,有利于促使资金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除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宽,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正式发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央行利率调控能力逐步增强,存款保险制度顺利推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更趋成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渐近推进中走向水到渠成,简单利用利率上升来吸引储户已经不是银行经营的终极目标,而存贷款利率的更有效匹配才是银行竞争的关键。
说起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银行家们深有体会。“以前说利率市场化仅剩最后一公里,但随着年内多次调整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化恐怕只剩几米的距离了。”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表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润影响显而易见,也有利于银行加强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定价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的提升,为最终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稳定金融机构的存款付息率和整体筹资成本,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充裕,市场利率上行压力相对较小,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和时间窗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利率完全放开之后,资金的风险定价和配置效率都会得到显著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建立一整套有效的短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定价;并改善相应的配套条件,使市场主体能够对价格信号做出灵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