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我们共同创造—《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14.01.2015  09:52

体育中心一期工程

 

渔婆批发市场效果图

 

加快城乡绿化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项目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决胜之年。面对新常态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核心要求,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机遇,激活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在引领新常态中确立更高定位,谋求更大作为,为靖江事业的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要求,坚持以促改革为动力、以稳增长为目标、以惠民生为根本,拓宽提速转型、提优结构、提质增效新路径,自加压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形成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实现“十三五”精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

 

●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5.5%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加快多项举措着力推进靖江发展

 

加快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突出改革创新,加快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深化制度创新。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规范权力清单,以流程再造推动审批提速。继续推行注册制度便利化,实行联合预审、并联审批,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新政。放开中介竞争性业务。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推进转型创业。优化提升产业内涵。加快延伸优势产业,集聚海工装备、木材深加工等行业企业,提高本土集成配套率,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支持空调、泵阀等特色行业发展。拓宽企业发展路径。扶持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整合资源创优。确立市场化配置导向。建立转型倒逼机制,严格按投资强度、贡献份额配置土地、岸线等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质项目腾出环境容量。提高亩均产出率,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建立工业弹性用地、项目批后监管机制,强化工业用地产出效益考核。加大上市扶持力度,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7家,加快培育资本市场“靖江板块”。

 

加快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突出结构调整,加快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加大有效投入。放大产业优势。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引进培育研发设计、数字化制造等新平台新业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推介活动,拓宽以商引商、委托招商渠道。建立项目评估督查机制,确保亚星海工、嘉元碳纤维等35个亿元以上项目快速推进,国信电厂、理化所产业园等15个项目投产达效。

 

加强载体建设。全力提升港口能级。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优化经营业态,整治码头环境,完善疏港体系;新建、续建万吨级泊位6个,实现货物吞吐量1亿吨以上。整合港口资源,吸引产业集聚。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扩大通关一体化效应,启动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自营出口16亿美元、外经营业额9400万美元。强力打造园区特色。

 

促进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试点发行“创新券”,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个,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6家;建设华达汽车二期、乐科热力等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1个。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新增专利授权量1800件,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5件以上。

 

加快构筑新型城乡格局

 

突出统筹协调,加快构筑新型城乡格局。

 

优化规划导控。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编制导控。做优重点地段、重要区域、重大通道规划设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工程管线等6个专项规划。完成城市地下空间普查,合理布局地上地下设施,实现“规划管理一张图”。

 

加快城乡建设。提升中心城区。拓展新城功能,优化老城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镇村。新港城加快实施商业广场等项目,启动怀德学院二期建设。新桥城重点实施医疗中心项目,打通南北路网。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元素融合,打造靖江旅游品牌,规划建设孤山景区、马洲岛度假区。推动孤山镇、马桥镇和东兴镇区逐步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宜居功能。放大生祠镇人文旅游特色,彰显西来镇、季市镇生态、美食效益。

 

强化综合管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城管委工作制度,建立规划监察、城市管理、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建成投运勤丰垃圾填埋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强化街道、社区属地监管职责,规范物业服务市场,实现城镇新建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加快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突出富民安民,加快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善谋富民良策。推进大众创业。落实扶持政策,分层次培育各类主体,引导能人返乡创业、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新增创业1万人。优化载体建设,继续提升创业园功能,新增5000平方米以上孵化基地2个。优化就业服务。实施劳动力集聚计划,新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个,高等院校人才基地8个,外来劳务输入基地5个,新增就业9000人。

 

笃行利民善举。健全社保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制度,优化重点单位、特困人群参保服务,确保应保尽保。落实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医保实时结算。完善救助体系。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妥善安排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有序推进住房保障,探索完善货币补偿等多元保障措施。

 

兴办民生实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快实施一批民生项目:统筹农村桥梁、涵洞、污水处理和公共设施维护,推行农村环境“八位一体”管护。

 

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突出公共服务,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繁荣发展社会文明。塑造精神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道德讲堂”。深化“书香靖江”建设。塑造城市文明。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文明镇村、“五好家庭”系列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档升级全民健身设施,争创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集团办学模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争创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医疗机构深度合作。严格镇村卫生一体管理, 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96%。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共建共享社区服务信息资源,促进政社良性互动。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立公益项目招投标机制,探索建立公益信托运行模式。深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访,健全开门接访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全面建成村级司法行政服务站,规范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提升法治理念。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梳理各部门执法权,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逐步推行综合执法、柔性执法。

 

提高行政效能。健全决策体系,加快建设决策咨询专家库,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机制,强化制度防腐作用。

 

2015年,这些事情令人期待

 

城建

 拓展新城功能,启动实施商业核心区项目,建设市文化中心、民艺馆。

 

优化老城环境,提质改造人民公园、西郊公园,建设天妃广场和毛家厅1、2号地块,综合改造工人文化宫、西环家私城、八圩港新世界段,续建改建十圩港西路、新建北路等6条道路。

 

旅游

 

打造靖江旅游品牌,规划建设孤山景区、马洲岛度假区。

 

交通

 

加快实施城东、城西大道及北二环、广靖互通工程,优化城市二环交通体系。继续推进公新公路改造,建成上五圩轮渡工程。启动客运站综合改造,新建公交枢纽站2个。

 

救助

 

落实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医保实时结算。完善救助体系。妥善安排弱势群体生产生活。

 

开展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程;免费为低保、重残人员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文化

 

拓展移动舞台、流动图书馆等文化惠民服务。举办第33届文艺节。

 

●启动怀德学院二期建设。

 

●建成运营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有序开放学校体育场所。

 

●推进村庄环境长效治理,创成省、泰州市级美丽乡村24个。

 

●统筹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实现建管一体化运作。

 

●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建设渔婆批发市场二期工程。

 

●持续推进城乡绿化,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6000亩。

 

●启动实验学校新校区、新职教中心建设,建成港口小学、六圩港幼儿园等5所学校。

 

●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同城互认”,建成统一的卫生临检、影像、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中心。

 

●实施提升工程,建成市人民医院二期病房大楼,市中医院创建成“三级乙等”。

 

●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扶持发展以食品为代表的B2C零售平台、以机电为特色的B2B行业平台,重塑产品定位、重构品牌价值。

 

●完善新市民管理服务体系,落实流动人口“同城待遇”,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