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新疆来》人物故事之二:为了爱的人,我要更加努力

29.10.2014  00:05

我叫艾合买提江·阿布都热合曼,我从新疆来,维吾尔族,今年36岁。

掰掰指头算一下,我离开家乡都15年了。15年前离开阿克苏,到大学的第一天就好像昨天的事儿一样,按理说那天应该很兴奋,但我记得自己特别失落。我从辅导员的表格看到了入学成绩,自己居然是班里倒数第三,军训之后的一个英语分班考试又是一次打击,这些都让我感觉以前在老家拿到的那些数一数二的成绩就是个笑话。之后大学那四年,“外语村”的小教室、系里的自习室,还有学校图书馆都成了我除了宿舍之外的窝。为了不在打饭排队上浪费时间,我当时都是先去外语村的一个角落背英语,等食堂没什么人再去吃,不排队还能有位置,三全其美吧。就这么样,天道酬勤,本科期间没挂科,而且还以年级前5名的成绩保送到了中国石油大学读研究生。

研究生第一年是在青岛开发区度过的,那也算是我求学生涯中比较充实的一段时间了。每天早八晚六,除了跟导师做项目,泡图书馆,还拿了研究生奖学金、全校英语演讲第一、青岛市六大高校英语演讲第三。也就是那年吧,我决定读博士,因为当时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形成体系,而且还没挖掘出自己的专长。我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这就必须通过继续深造才能完成。当时我就选了我感兴趣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作为科研方向,这一研究到现在就是十年,到现在我还在继续学习,关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又有了机会去德国佛莱堡大学留学,那段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德国人的严谨”。在那样一种环境里,我也养成了做事不拖拉的行事风格,并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回北京之后,我在中石化研究院找到了工作,我爱人还在老家的学校当老师,只能趁寒暑假过来。工作稳定之后,我就想怎么能跟爱人在一起生活,让我的小家庭过上好日子。我们单位没有清真餐厅,每天到饭点儿就头疼吃什么。离单位不远就是高校区,有很多正在求学的新疆籍学生和来自穆斯林国家的留学生。我记得我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吃不上家乡菜,挺痛苦的,现在的学生们应该也很愁吃饭的事情吧,我要不开一家新疆餐厅?爱人寒暑假过来的时候,也帮我打理。就这么一个念头,我跟周围朋友借钱,又从新疆请来了厨师,开了第一家店“大漠驼铃”。

慢慢地“大漠驼铃”在周围高校的学生中传开了,来吃饭的学生不少,也有来申请做兼职的。我特别支持愿意勤工俭学的学生,一方面可以解决他自己的生活费,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能锻炼一下待人接物的能力,前提肯定是不耽误学习。我们店里每个月还资助一两名贫困学生,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其实这也都是因为我有在内地上学的经历,所以让我对这些正在经历那个过程的学生有非常特殊的感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都希望能尽力给予他们帮助。

我平时工作很忙,爱人也只有寒暑假的时候才能来帮忙。餐厅经常不赔不赚,唯一头疼的就是厨子总是留不住。对于一个餐厅来说厨师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我们为了保证餐厅有新疆的原汁原味,都是从新疆带过来年轻厨师,但他们也不是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刚发了一个月工资可能没两天就花光,有时候不打招呼就跑了。看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上心,总是混日子,我也挺为他们着急的。

15年在外打拼,今年也36岁了。事业上已经稳定,我现在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ADDAX研究所副主任。但这也意味着我很少能有机会回家孝顺父母,每年的年休假时间都不长,回趟新疆就算坐飞机来回路上也要两天,回爸妈和哥哥姐姐身边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的女儿在新疆出生,因为是早产,当时我又在赶写材料,宝贝女儿闪亮登场的时候我也没能在身边,当时是爱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当爸爸了”,那一刻百感交集。每次想到这些心里都非常难过和愧疚,特别想陪在父母身边好好尽孝道,也更想对爱人和女儿多尽一些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能做的除了更加努力地工作,还有就是祈求真主保佑父母和家人健康快乐。我和爱人商量给女儿取名叫穆菲达(“对社会有益的人”的意思),现在女儿已经两岁多了,希望她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今年暑假我特别开心和幸福,虽然工作和餐厅还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我爱人和女儿都来北京了,我们一家三口团圆了。这也让我想要更加努力,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