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奥斯卡得主:我为什么要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

07.06.2018  09:16
(夏淑琴老人与导演瓦妮萨·罗思。)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夏淑琴老人与导演瓦妮萨·罗思。)

  新华社洛杉矶6月5日电专访:“我为什么要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访奥斯卡奖得主瓦妮萨·罗思

  “我以前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不但是我,绝大多数西方人也都如此……这也正是我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美国女导演瓦妮萨·罗思日前向新华社记者谈起她执导的新片《女孩与影像》时满怀感慨。

  罗思曾在2008年作为纪录短片《扣押幸福》的制片人获得奥斯卡奖。她近年来执导的多部纪录片,如《天命之女》等也广受好评,其很多作品都展现了在逆境中抗争的小人物形象。

  纪录短片《女孩与影像》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犹太大屠杀基金会出品,讲述了如今已89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遭遇。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当时只有8岁的夏淑琴与4岁的妹妹目睹了全家被日军屠杀的惨状,夏淑琴被日军用刺刀刺了3次后幸存下来。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当时用摄像机拍下了诸多日军暴行受害者,其中包括幸存的夏淑琴姐妹。

  《女孩与影像》自今年4月在美国首映以来,已先后斩获美国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和美国纽波特比奇电影节纪录短片杰出贡献奖。

  罗思曾经这样告诉美国媒体:“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也就是世界历史课本中的只言片语,但是当我为拍摄这部影片去了解更多史实时,我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这是史上最惨烈的大屠杀之一。

  罗思和剧组人员去年8月在中国进行了为期近3周的拍摄。影片通过夏淑琴老人的外孙女写给7岁儿子的一封信,将老人的遭遇一代代传递下来,以人性化和充满亲情的视角重新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

  罗思说:“当南加州大学犹太大屠杀基金会找我拍摄夏淑琴老人的故事时,我意识到历史同样可以从个人和家庭的层面来表现,历史其实就是代代相传的故事。

  罗思回忆拍摄场景时提到,年幼的孩子对老人的遭遇充满好奇,问了很多问题,甚至想看看老人身上的累累伤痕。“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天呀,千万别给他看刺刀的伤痕,太可怕了!’但是孩子天真的提问打开了历史的记忆。

  罗思说,历史之镜照出了人性的善与恶,大屠杀的暴行凸显了部分人的邪恶,但是那些坚强的幸存者和马吉等救助中国民众的西方人士让我们看到真正伟大的人性。

  “我们聆听先辈的故事,感其痛、伤其悲、承其傲,这就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尤其是当历史的目击者们逐渐凋零之际,子子孙孙更有责任把他们的故事传下去。

  罗思说:“我被夏淑琴老人深深地打动,她勇敢坚强,不但讲出自己的遭遇,还为了维护真相和名誉前往日本去直面那些诋毁她的少数人……她为真相站了出来,她为世人站了出来,她为历史站了出来!

  罗思说,她握住夏淑琴老人的手时“想起了自己的祖母”,“我觉得她就是力量与生存的象征”。

  罗思说:“先辈有他们的故事,下一代则对历史充满好奇,而我们中间这一代人就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罗思本人出生于电影世家,父亲埃里克·罗思曾凭借《阿甘正传》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母亲作为人类学家也曾帮助南加州大学犹太大屠杀基金会的前身搜集大屠杀幸存者证言。罗思说:“母亲5年前离世,我拍摄此片也算是告慰母亲。

  罗思的3个孩子也都观看了《女孩与影像》一片,并被影片打动。罗思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善思考、知善恶、行正道。

  《女孩与影像》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映。罗思表示,她希望该片能被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欣赏到。“只有了解历史,了解人类过去的错误,才能以史为鉴,避免重复过去的悲剧,而这将决定我们如何塑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