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推进铁路建设,江苏做了哪些大事?

20.09.2018  17:23

  

  交汇点讯 审议江苏省政府关于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是9月18日开幕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的“重头戏”。9月20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还召开联组会议,对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

  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是全体江苏人关注的焦点。当前有哪些线路在建?工程进展如何?未来江苏还有哪些线路将从图纸成为现实?相关领域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专题询问前接受访谈,详解当前高铁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

   这次询问选题用意何在?

  省人大财经委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委员贡旭敏表示,这次专题询问之所以定题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根本原因是当前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交通运输的先导性大大增强。“比如在城市里,一条地铁线的规划开通,房价地价马上涨,这就是先导性的最好表现。”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以及宁镇扬一体化等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对人流物流的时间效率要求大大提高。“并不是说地缘上靠近、地理上相近的地方就一定能够一体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条件和效率。

  贡旭敏表示,省人大常委会这次选择这个题目进行专题询问,考虑有三:一是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二是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前期工作中,群众对交通运输提出了不少看法,社会高度关切。“比如说农村居民关心镇村公交班次太少;群众希望一些城市的新区和边缘地带公交线路能够延长、站点设置更加合理;有孩子在国外念书的希望能够增加一些新的洲际航线;企业希望物流成本更低等。”三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履行人大职能的角度安排了这项监督工作,“作为权力机关,人大机关也考虑就这样一项全局性重点工作,在全省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动员,以更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前期,省人大通过官方网站和新华日报已向全社会和一百多位各级人大代表征求了意见、征集了询问问题,一共收到300多条电子邮件和电话,百余位人大代表也都做了回应。

   高铁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高铁是效能最优的出行方式之一,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十分深刻。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说,江苏是全国范围内开通高铁比较早的省份之一,随着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客专、宁安城际、郑徐客专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带来了众多深刻变化:

  一是有力促进了经济要素的快速的集聚,在一定范围内拉近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交汇,带动了沿线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京沪高铁为例,从2011年开通到2017年,沿线城市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0.3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7%;2017年,项目沿线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均接近占全省的2/3。

  二是有力促进了运输结构的调整转型。近年来,我省的公铁水空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铁路货运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趋势开始显现;2017年全省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2亿人次,同比增长12.4%,占社会总运量的15.46%。

  三是有力促进了“铁路+”的业态融合。高铁投入运营后,增进了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沿线城市的一二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并带动商务、旅游、餐饮、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旅游业为例,由于高铁具有安全、便捷、快速的特点,“出门坐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给沿线旅游型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2017年,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1亿人次,占全省的68.5%;实现旅游业收入8682.6亿元,占全省的74.5%;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25.6万人次,占全省的88%。“从这一系列数据就可以看出,高铁对我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强劲的动力。”朱培德说。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工程,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必要性。贡旭敏说,现代交通的本质要义,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就是要快,第二就是经济成本。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综合性价比最好、效率比较高,特别是现在高铁技术发展以后,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这么说,江苏机场、港口效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铁路网的支撑。”加快铁路特别是高铁的发展,也是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我省铁路发展正处于快速突破中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铁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摆在了特殊位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和国家发改委、中铁总等进行沟通协调,多次专题听取铁路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分管领导采用“一月一调度、一周一会办”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

  “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来的‘以我为主、系统谋划’的思路,重点抓了进一步优化完善全省铁路布局规划。”朱培德说,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为提升南京首位度贡献交通力量”的专题研究,就全省网格状的路网布局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构建南京直连全国的“”字形高速铁路网络的目标,完善并规划新增南京向武汉、黄山、青岛等方向的高铁通道,实现十线高铁联通八个方向。省发改委、铁路办等相关部门也联合开展了《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规划修编,以进一步通过上位规划的支撑,实现相关高铁项目尽快落地,目前规划正在积极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我省铁路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在加快,相关改革方案以及省铁路集团公司的组建,分别经省委专题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省铁路集团于今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铁路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运营职责边界已基本理清,统分结合、分工协作、合力推进铁路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朱培德说。

  在建工程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也获得全力推进。“目前江苏铁路在建工程比较多,建设规模比较大,我们倒排工程时间节点,明确路地双方职责要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工作联系单制度,加强督查,确保整个铁路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向前推进。”同时,为了做好铁路项目的储备,我省已启动了所有“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

  从目前建设推进情况看,预计到2020年,全省铁路建设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覆盖苏北苏中地区的铁路网络框架将基本形成。“特别是时速200公里以上快速铁路达到3000公里左右,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铁路超过2000公里。未来我们相信‘轨道上的江苏’将与我们渐行渐近。”朱培德说。

   江苏多层次铁路网络如何构建?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群都构建了长途、中短途、市郊、市区等多层次、衔接紧密的铁路系统。我省将怎样学习先进经验,打造未来交通体系呢?

  “从世界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城市群特别是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江苏来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构建江苏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迫在眉睫。”省人大代表,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 表示,目前来看,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如何构建符合江苏省情的现代化铁路网络体系。

  巴黎、伦敦等国际性大都市,整个铁路网络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干线网络体系、区域网络体系、轨道交通体系。杨卫东介绍,从江苏历史沿革来说,目前形成了高铁干线体系、城际铁路体系、市郊铁路体系和地铁轨道交通体系,服务于不同的运输距离。杨卫东表示,到2020年前后,我省骨干高铁体系逐步完成,城际铁路、市郊铁路下一阶段应成为省域内部互联互通的建设关键。

  整个轨道体系能不能成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还需要城市运营者做好相关枢纽的衔接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轨道体系之间的衔接,“只有这样,我觉得我们才能够真正构建起一个在全球有竞争力的轨道交通体系。”杨卫东说。

   江苏铁路建设存在哪些矛盾和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省大规模启动建设,但由于历史原因,基础相对薄弱,且铁路建设周期较长,尽管在建项目较多,但是铁路仍然是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突出短板。“整个铁路现状,可以说跟整个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跟人民群众呼声都有很大差距。”朱培德说,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局面体现在:

  一是整个铁路网络还没有形成。苏北、苏中除徐州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铁,苏南地区尽管横向线路比较多,但纵向同样比较缺乏,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铁路内部之间网络资源不平衡还比较明显。

  二是过江通道偏少。目前已有通道只有南京大胜关大桥及南京长江大桥两座,铁路大桥和长江上游的武汉、重庆等地方比,通道密度明显偏低,对省里提出的跨江融合发展,铁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三是整个铁路枢纽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一方面高铁综合客运体系还亟待完善,另一方面整个的铁路货运体系严重匮乏,“江苏的港口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的铁路‘最后一公里’上差距比较大。

  同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规划项目落地的难度逐渐加大;涉及铁路既有线的施工、“三电”迁改的协调等难度很大,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较多;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在加强资金筹措力度的同时还必须防范债务风险等。

  江苏高铁未来之路如何走得更畅

  今年省两会上明确提出,江苏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我省高铁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各行各业,未来高质量发展都是主要方向和主要导向。”杨卫东说,具体到高铁来说,一是硬件要更加地硬,要加大高铁网络的形成,尽快成网成体系;二是管理或运营衔接更加科学,和其他运输方式之间要加快衔接、更好衔接;三是高铁产业是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一个象征性产业,产业链很长,科技含量很高,江苏要抓住产业发展契机。

  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高铁建设再次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在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尤其是放在了首要位置,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一步应当怎么做?

  “铁路重点是要围绕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的总体思路,推动整个江苏铁路建设迈上新台阶。”朱培德说,一是要围绕苏北突破,加快工程建设。目前苏北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在2020年之前都要建成通车,同时加快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网规划修编工作,为下一阶段的推进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是要围绕苏中提升,优化运输服务。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北沿江和盐泰锡常宜铁路和提升南京首位度有关项目前期工作,为长江南北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在这个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既有铁路功能,释放运输潜力,更好为沿线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

  三是要围绕苏南优化,抢推前期工作。目前苏南地区铁路的项目,南沿江铁路初步定在今年9月底之前将正式开工,同时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轨道上的扬子江城市群”怎么建?

  根据《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以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促进沿江城市南北互通、跨江联动发展,强化核心城市辐射引领作用,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这对都市圈城际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觉得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空间布局。如何引领扬子江城市群不断的发展,提升扬子江城市群竞争力,我觉得综合运输体系先行,特别是轨道交通先行势在必行。”杨卫东说,传统的公路、水运当然可以满足一部分交通需求,但从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来说,加快轨道交通特别是城际轨道交通是核心项目,南沿江和北沿江高速铁路体系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从城市群、都市圈的不断形成来说,无论是宁镇扬、锡常泰还是(沪)苏通,这三个组团的城市群的发展,构建一小时以内的都市圈交通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杨卫东说,核心第一步是要打通长江天堑,当前长江整个沿岸的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已经由原来的相对较少的体系,逐步向50公里左右建立一个通道来延伸。南北两岸通过城际铁路的网络建设,使得通勤的交通能够实现一小时互联互通的目标,真正带动扬子江城市群逐步形成。

  视频拍摄薛澄丁峰

  剪辑张梦喆

  交汇点记者陈月飞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