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90后“萌妹子”成立汉服社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昨天的明湖湖畔,有妙龄女子三五成群,云鬓轻挽,身着霓裳,蹁跹而来。靖江汉服社的汉服爱好者们选择在传统节气穿上汉服,回归本真,展示汉文化。
90后姑娘成立汉服社
靖江汉服社成立于今年年初,由原来两三个热爱汉服的小姑娘渐渐发展到现在100多位社员,全社目前拥有数百套传统汉服。“汉服”是汉族传统服装,主要是一些商周、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明这几个汉人王朝时期的服饰,其中部分服饰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窄袖褙子、曲裾、高腰襦裙、明式袄裙、短打……适用于各种场合、各种节气和时令的汉服都能在汉服社里找到。
汉服社社长倪文静是个90后,上大学时偶然接触到汉服,小倪就深深为它痴迷,她想着要回到家乡来宣传这种汉服文化,“汉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靖江有很多民间社团,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汉服社呢?”在众多好友的支持下,小倪的想法在今年得以真正落实。
“汉服并不全是想象中的那样拖沓宽松,也有轻便简洁适合日常生活穿着的。”节假日或传统节日,她们身着素雅汉服,走在街头巷尾,自信地向人们展示着汉服独有的魅力,讲解着汉服的款式、穿法和配饰,传播汉文化和传统节日习俗等,很多市民在她们的带动下,渐渐走进了汉服的世界。
复原传统染色和制作工艺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社员们不仅爱汉服,更爱制汉服。在汉服社里,有很多制衣的“能工巧匠”。“光喜爱汉服是不够的,我们在学习制作汉服的过程中能享受与传统手艺亲密接触的乐趣,在裁剪中体会到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倪文静也是一位制作汉服“专家”。
社团里,她们复原了一种名叫“草木染”的传统染色方法,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的染色法。主要用温水浸渍花草的根、茎、叶、皮来提取染料,草木染不仅可以染出高彩度的鲜艳色,也能得到细腻的中间色,通过不同染色次数与不同色相的复染,可以染出更典雅隽永的色彩层次。“草木染工序繁杂、制作难度大,所以产量稀少,但是它使用最自然的染色方法,更健康也更珍贵。”倪文静介绍说。
为了设计出新颖别致的花样,倪文静还专门到苏州拜师学艺、学习花样设计、配色、仿手绣等,有了一定基础,她再根据一些宋朝工笔画、国画大师的画作或苏绣作品进行“二次设计”,画出裁剪图纸。为了加深对汉服的了解,她还参加省内各大汉服活动、走访各地博物馆、描摹观看以还原服装全貌。
社里的汉服,一部分是通过网购直接购买,一部分是社员们将布料、配色、图纸全都安排好,再请老裁缝师傅手工制作,另一部分就是社员们自己DIY,做出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汉服。制作汉服的布料也很讲究,要选取棉麻、提花绸、雪纺、真丝等飘逸布料。
汉服文化与弓箭文化巧妙糅合
在很多影视剧中,可见古代青年男子,身着曲裾深衣、凝神屏气、弯弓搭箭、直中靶心,那一抹英姿让人印象深刻。“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射箭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何不把二者进行结合,达到更好地“复古”效果?”汉服社的缪强是位弓箭爱好者,他将想法和社员们交流后,得到大家举手称赞。
“射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六艺”之一,也是专属于汉民族的传统礼仪,是服饰与运动的完美结合。在古代,射礼是为了选拔优秀士子而举行的活动,以检验儒子们的风度、身形、力量等等,汉服社将其演变成一种让现代人感受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中秋射礼活动中,社员们裙袂飘飘,在绿草如茵的射箭场揖让而升、挟弓并立,舒展衣袖,引弓而发。再现“射礼”,其中有道德的教化、有礼乐的熏陶,更有体育的锤炼和竞争的引导。
“把平时书本里的知识活灵活现地摆在眼前的确不一样,不仅体会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还能强身健体,更有助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宣扬。”参加过射礼的社员小张深有感触。
“复古”活动重现古人过节方式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今年的七夕节上,身着罗裙的姑娘们,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为自己和家人许下美好的愿望。七夕节上吃巧果、穿巧针、放河灯……这些是古人的过节习俗,现代姑娘们用复古方式来过节,也别具一番韵味。
一年四季,每逢传统节日,汉服社都会根据古人的风俗习惯来举行活动,向更多的人宣传和弘扬汉服文化。
26岁的高海燕是汉服社里主要的活动负责人,“端午、七夕、重阳、中秋、元宵和春节,社员们会穿上自己喜爱的汉服,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汉服是适合一年四季的穿着,像现在天气寒冷,我们可以先穿上保暖衣,再穿一层交领上襦,套一件毛呢褙子,下穿棉质长裙,就足够了!”组织经验丰富的她利索地介绍道,社员们都十分乐于参加这样的复古活动,主要觉得新奇好玩,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古人的节日文化。
汉服社从成立到现在已经组织了大大小小近十余次活动,影响正逐渐扩大。也许某天在靖江的某个地方,我们会遇见几位身着汉服的婉约女子,裙裾飘飞,双手相交于腹,俯身行礼,你千万别觉得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