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多个社区里活跃着一群“蓝精灵”。他们开动脑筋、热情为民。他们就是以“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群众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崔圣菊为代表的“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社区民警们。
这个工作室的成员们相互学习,将劳模工作室作为培养先进典型的摇篮和孵化器,使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实现团队化、梯队化和放大化,创造了一个最走心的劳模工作室。
“我干了18年的社区民警,很多居民问我,‘小崔,你一直做社区民警,天天处理这些琐事,烦不烦?’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烦过,我觉得每天一进社区,就有居民上来打招呼,‘小崔,你来啦!’我就感觉特别亲切。”昨日,43岁的崔圣菊笑着说。
民间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今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崔圣菊主动联系社区引进的平价快餐店,自掏腰包在此订购1600枚鸡蛋,为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困难群众送去360枚,剩下的则成为小崔志愿者服务队在各个节日期间慰问辖区困难群众的伴手礼之一。
每天只要社区日常工作结束,崔圣菊就进入“帮扶时间”。“如果不是很忙的话,一天能走访4-5户困难群众。”崔圣菊说,她们目前正在打造一个齐心协力的“蓝精灵”团队,大家共同开动脑筋,为百姓解决难题。
李雷,共青团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之一。在“蓝精灵”团队里,李雷的点子最多,也最新潮。
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摄影和剪辑,几个月内连续创作了“小朋友如何防拐”“反诈骗”等10余部微视频,成功打造微警“小雷”形象在社区“吸粉”。其自编自导的防诈骗系列微视频,单个视频点击量就突破10万人次。
“雷警官在‘小雷微警务’中推送的信息特别合我们的胃口,让我们在观看视频中了解了许多防骗知识。”在附近软件公司上班的乔园园说。
曾哲,梅山派出所社区民警,也是“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
由于梅山所辖区狭长,且与两个居民集中区域相距较远,若辖区同时有2—3起居民求助警情,值班民警难以应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为优化接处警工作效率,我参考市公安局警务服务工作站特点,以已有的机动巡防小组为依托,在梅清苑建立了社区警务工作站试点,承担社区警务工作、居民区巡防、警情先期处置等多项功能。”曾哲告诉记者,这一举措推出后,去年以来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下降60%,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
讨论案发、分析警情、研究措辞,不多时,一个接地气儿的“防盗微电影”剧本就“诞生”了……记者在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看到,各种接地气的小创意就这样在成员们的探讨中诞生。
八旬大妈和民警们共同演绎的南京话RAP防范歌曲、为独居老人定制“专属救助信息卡”……这种灵感碰撞的方式已经是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警务工作的常态。成员们根据各类案件易发时段、新型电信诈骗警情及居民提供的线索等,集中研究解决办法,在近3个月的时间内,开展团队社区行活动9场,排查辖区消防隐患30余处等。
今年6月,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VR全景也将如期发布。届时,崔圣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做法将得到进一步推广,进一步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开拓民警创新基层警务的思路,从而实现从“先进个体到先进团队最终到先进警队”的目标。